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24头黑白Friesan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分别在放牧物第1周和第8周,C组在放牧的第1周用Moxidectin药物(1%有效成分)以mg/kg剂量皮下注射。在放牧开始的前3周内,三组动物牧于污染有奥氏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ostertagi)肿孔古柏线虫(Cooperia oncophra)赫尔维特细颈线虫(Nematodirus helvertianus)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自治区骆驼寄生虫种类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家畜之一,数量占全国总数之67%,大部分分布于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和锡林郭勒盟等荒漠性草原或沙漠性地带。骆驼体大力壮,善于远途跋涉、耐饥渴、不怕风沙、素有“沙漠之舟”的称号。在牧业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寄生虫的危害,使养驼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在国内外均有记载。结合内蒙“全区畜禽寄生虫普查”中的骆驼寄生虫科研项目,作者于1982年—1984年期间先后在内蒙四个养驼区进行了骆驼寄生虫的种类调查和虫体鉴定工作,共获得线虫二十一种,绦虫三种、吸虫一种、原虫四种、节肢动物五种,分别隶属于四门、六纲、十目、十六科、二十六属、共三十四个种,从而列出了内蒙骆驼寄生虫的分类目录,并指出了骆驼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3.
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由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寄生于骆驼真胃引起,大量虫体寄生可导致患驼真胃发生炎症、出血、溃疡,是造成骆驼拉稀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造成骆驼死亡,对养驼业和农牧民带来经济损失.本文仅对目前骆驼的养殖现状及斯氏副柔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试验研究了11种氨基酸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茵(Arthrobotrysoligospora)产生捕食器及对线虫第3期幼虫捕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可以诱导少孢节丛孢茵产生捕食器,且不同种类氨基酸对其产生捕食器的影响表现不同,各个浓度之间差异明显,其中以浓度为0.05g/L的L-苯丙氨酸(L-Phe)、L-蛋氨酸(L-Met)、DL-缬氨酸(DL-Val)的诱导效果较好:L-苏氨酸(L-Thr)、L-异亮氨酸(L-Leu)、L-亮氨酸(L-IJeu)、L-色氨酸(L-Trp)和L-缬氨酸(L-Val)属于中等;L-赖氨酸(L-Lys)、L-谷氨酸(L-Glu)和L-组氨酸(L-His)表现较差.于茵丝生长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加入氨基酸时,不同时期捕食器的产生差异也较为显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加入氨基酸的试验组捕食器产生良好;前者又明显好于后者.上述现象提示,少孢节丛孢茵在没有线虫诱导的情况下,加入一定浓度的某些种类氨基酸,同样可以刺激其产生大量捕食器.而且捕食情况表明这些捕食器与线虫诱导刺激产生的捕食器一样,完全可以捕食线虫幼虫.  相似文献   
45.
分剐采集马属动物(马、骡)、反刍动物(牛、羊)的新鲜粪便,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调查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分离到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做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上述家畜新鲜粪便中均分离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但该菌株在不同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不同,马属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10.0%(骡粪:13.3%。马粪:6.7%);反刍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26.7%(牛粪:23.3%,羊粪:30.0%);总分出率为18.3%。  相似文献   
46.
寄生虫生物控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寄生虫生物控制就是采用寄生虫的某些自然天敌来对寄生虫及其侵袭病进行防治的一种生物技术,即Biological Control,简称BC。这种生态学方法可以将寄生虫感染程度控制在一个亚临床水平之下,使之不至于因病害而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7.
驯鹿狂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3年3~9月,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试验基地,对829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寄生部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驯鹿狂蝇幼虫感染率为9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2条;驯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部、咽喉部及鼻、咽的交接部。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地区骆驼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对内蒙古地区4个骆驼主产区不同品种、年龄、体质骆驼的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mema skrja-bini)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剖检骆驼30只,结果表明骆驼对斯氏副柔线虫的感染率为100%,最高感染强度为7611条。证实斯氏副柔线虫是引起骆驼拉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制建议。  相似文献   
49.
阿拉善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感染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010年,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76峰阿拉善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感染情况和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6峰阿拉善双峰驼中有66峰感染斯氏副柔线虫感染率高达86.9%,最大感染强度为995条/峰。大量感染虫体的骆驼真胃组织有许多淋巴细胞浸润,并有代替正常组织细胞的现象,真胃於血明显。调查提示阿拉善双峰驼斯氏副柔线虫感染严重,对养驼业有较大危害,应对其加强防治和研究。  相似文献   
50.
马尔太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为OIE规定的必报贝类寄生虫病之一。我国贝类养殖及出口数量世界第一,相关流行病学及调查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病原分类学、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学、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贝类马尔太虫病的研究进展,以为本病研究及防控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