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为了解农业利用及培肥熟化过程中砂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组分的演变规律,选择清水砂和淡涂砂(均属灰潮土亚类)两个土种,按荒地、露天种植旱地和大棚种植旱地等3种利用方式分别采集表层和剖面分层样品,分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全量及其形态组成,探讨了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积累过程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荒地状况(未利用)砂质土壤氮、钾、磷和有机质全量均较低,农用后可明显促进磷和氮的富集,有效钾的积累也较为明显。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下,砂质土壤养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荒地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但表聚明显;在露天种植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高,但垂直迁移显著,其中有效氮和钾含量的高值出现在亚表层;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积累明显,虽存在明显的下移,但仍显现表聚特点。随着有机质的积累,砂质土壤中腐植酸占比逐渐下降,而颗粒态有机质占比呈增加趋势。砂质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多为不稳定有机质;有较高比例的氮、磷、钾以高活性形态存在,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322.
探讨高温环境对家蚕血淋巴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家蚕对高温环境胁迫的应答生理与分子适应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本实验以高温耐受性家蚕品种932G与敏感性品种HY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测定高温胁迫下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35℃高温胁迫后,耐受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血淋巴中SOD、CAT和GST的相对酶活力变化趋势相似,均为胁迫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后期显著升高,胁迫后期显著降低,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胁迫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胁迫后期有所降低,但品种间变化幅度有差异,BmSOD与绝大多数BmGST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耐受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而BmCAT则以敏感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抗氧化酶SOD、CAT和GST在蚕体血淋巴组织中的高温响应趋势较为一致,仅在品种间存在变化幅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3.
324.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在作物根际的定植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转化法对SEM-9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在作物根际土壤、根表面及根系内组织的定植情况;并以土传病害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初步分析SEM-9菌株处理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株SEM-9-pGFP2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EM-9-pGFP22重组菌株可以在根际土壤和根表面定植,但是无法在根内组织或细胞内定植。SEM-9菌液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M-9菌株的GFP标记方法,明确了该菌株的根际定植规律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开发替代型微生物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5.
培养基的分装厚度和灭菌时间是培养基抗污染的关键,直接影响组培苗的生长和生产,对降低污染意义重大。通过不同灭菌时间及不同分装厚度丛生紫荆培养基抗污染效果试验、不同分装厚度培养基对丛生紫荆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筛选出MS丛生紫荆培养基最佳灭菌时间为20 min、最佳分装厚度为2.0 cm。本试验可降低组培过程中受污染的风险,降低组培苗成本,减少经济损失,为丛生紫荆规模繁育、工厂化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26.
详细的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时空变化信息是评估土壤固碳能力的基础。但多数研究聚焦耕层SOC,对深层SOC变化的敏感区域、深度区间和关键因素理解不足。基于1982和2010两期土壤调查数据,以分位数随机森林构建环境协变量与SOC关系模型,研究了1982—2010河南耕地土壤0~15 cm、15~30 cm、30~60 cm和60~100 cm的SOC变化。研究表明0~15 cm土层SOC增长主要发生在平原和盆地,增幅为2~4 g·kg-1;15~30 cm土层SOC增长主要发生在沿黄河潮土区和褐土、水稻土的零星地区,增幅为0~2g·kg-1;30cm以下土层SOC变化的概率较低;总体上,生物气候因素对SOC变化的影响较土壤质地和pH更大。28年间1 m土体SOC储量增长7.04%、年均增长率为2.43‰;随着SOC增加和全球变暖,下阶段SOC增速较难实现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the 21st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21)倡导的4‰目标。  相似文献   
327.
为了筛选出适宜云南大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多效唑和氮肥组合,并探讨氮肥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2020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云薯1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效唑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3种多效唑浓度(0‰、1‰和2‰)和5种氮肥水平(0、105、210、315和420kg/hm2)对云薯10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多效唑和氮肥处理对云薯105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315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最大值。而经济效益方面,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云薯105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328.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桑叶水提物(MLWE)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经过驯化后的鳜(42.35±0.07) g 5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在基础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和0.5%的MLWE,实验周期为7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5%的MLWE不影响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脏体指数、肝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肥满度(P>0.05); 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P<0.05),添加0.2%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T-CHO、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P<0.05),添加0.5%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LDL-C和HDL-C的含量(P<0.05); 3)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0.1%和0.2%的MLWE能够显著提高鳜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329.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提取物(MLE)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驯化后体质健壮的鳜鱼[体重(42.35±0.07) g]540尾,随机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MLE1组)、5(MLE5组)和10 g/kg(MLE10组)的MLE。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试验期7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饲料中MLE添加水平提高,鳜鱼的成活率逐渐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肝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脏体指数随着MLE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MLE添加水平为10 g/kg时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MLE1组鳜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MLE5组鳜鱼血清ALT...  相似文献   
330.
【目的】验证不同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对削减农田泥砂、氮、磷排放的效果。【方法】于2014—2017年在浙江省选择蔬菜地-茭白田、蔬菜地-水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和果园-荷塘等5种南方地区有代表性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模式,进行定位观察,比较分析了其对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和可溶性氮量的减排效果。【结果】与"汇"处理前的"源"农田比较,5种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农田泥砂和养分流失削减比例均在70%以上,平均削减率总磷量(90.63%)>可溶性磷量(89.14%)>泥砂量(88.72%)>可溶性氮量(86.75%)>总氮量(86.64%)。5种景观组合对削减排水中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可溶性氮量的效果表现为果园-荷塘>蔬菜地-茭白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蔬菜地-水田。【结论】源汇型景观组合对污染物的削减主要通过减少排水与对污染物吸收、吸持来实现,是一种方便、低廉、高效的农田系统养分流失控制技术;并以"汇"为荷塘或茭白的组合模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