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依托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科研试验基地国内先进的大型移动式遮雨系统和人工模拟降水系统平台,通过对不同处理间的大田降水控制,探讨不同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减少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频率降低均不利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降水频率小幅度降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较长时间的降水间隔会对产量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2.
83.
春季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树花期物候及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伊犁早春开花的杏树常受倒春寒危害而减产甚至绝产,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延迟杏树花期和提高坐果率方面的效力,从而筛选出一种安全有效解决倒春寒的调节剂,为杏树生产提供依据。以伊犁树上干杏为试验材料,于春季对整株树喷施赤霉素(GA_3)、多效唑(PP_(333))、乙烯利(CEPA)、脱落酸(ABA)、萘乙酸(NAA)、矮壮素(CCC)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测定树上干杏花的物候期、完全花比率和坐果率及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春季喷施500~1 000 mg/L的NAA处理的效果最好,推迟初花期4~6 d,推迟完全谢花期3~4 d,提高杏树的完全花比率与坐果率1.3%~14.3%和5.4%~6.9%;1 000~4 000 mg/L CCC和100~200 mg/L PP_(333)均能推迟初花期2~3 d;200 mg/L ABA、100~200 mg/L PP_(333)和1 500~2 000 mg/L CEPA均严重降低杏树的坐果率,降幅为7.7%~9.0%;春季喷施50~100 mg/L GA_3虽不能推迟花期但提高完全花比率与坐果率11.6%~19.4%和8.9%~10.9%;经检测,PP_(333)和NAA降解速率慢,在生理落果期,果实中残留质量浓度仍高于国家标准,在果实着色期后,6种调节剂在果实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露萼期喷施500~1 000 mg/L的NAA能有效推迟树上干杏花期,且成熟果实中无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可在生产中使用;PP_(333)、CCC和CEPA均可应用于花期的推迟上,但高质量浓度(100~200 mg/L PP_(333)、1 500~2 000 mg/L CEPA)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严重降低杏树的坐果率,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测定树上干杏开花坐果期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内源激素对树上干杏开花、落花及坐果的调控机制,为树上干杏内源激素在花期调控,提高杏坐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0年生树上干杏植株为材料,分别于花期、坐果期,采集花芽、花朵或幼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内源激素GA3含量194.12 ~511.17 pg/mL范围内,对花芽的发育起促进作用,幼果的发育需要较高水平的GA3;内源激素BR(125.8~153.65 ng/L)对花芽发育以及成花具有促进作用,坐果期初期较高含量的BR可能利于幼果的发育;低含量(72.71 ~105.12 μg/L)的ABA可能利于花芽萌动,激素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BA与BR含量、ABA与GA3含量、BR与GA3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花芽膨大期初期GA3含量最低,盛花期末期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BR含量在露萼期和盛花期出现峰值,从盛花末期开始下降;花芽膨大期ABA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之后总体为上升趋势,盛花末期ABA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高含量的ABA可能会促进杏花开放衰老,低水平的ABA可能利于幼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5.
本文应用大豆、化肥、土著菌田间扩繁技术形成的有机-无机生物一体肥,研究一体肥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生物一体肥可改善烟株农艺性状,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6.
旨在克隆山羊SERBP1基因,揭示干扰SERBP1基因后对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羊口疮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SERBP1基因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SERBP1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并筛选有效干扰序列;MTT法检测siRNA干扰SERBP1对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干扰SERBP1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T-qPCR检测对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7、Caspase3等的影响。成功扩增山羊SERBP1基因1 293 bp,包含5'UTR 44 bp,CDS区1 179 bp,3'UTR 70 bp,编码392个氨基酸残基,不存在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预测到SERBP1可能与RPL31、RPS3等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SERBP1基因在山羊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筛选到干扰效率为70%的有效干扰序列;siRNA干扰SERBP1基因后抑制了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且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同时可下调Caspase3、Caspase7、BCL2L11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而对Bcl-2、P53、PARP1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干扰山羊SERBP1基因抑制了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ERBP1基因功能,揭示ORFV125抑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人医临床、宠物临床和畜牧养殖行业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频繁,导致病原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由经验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耐药风险。然而,现有检测技术耗时较长且操作繁琐,难以在临床中推广,种类单一的快速检测试剂等产品又无法满足临床的多元化需求。因而,亟需开发新的技术方法以提供快速鉴定细菌耐药表型的有效解决方案。细菌的组学信息中蕴含大量与细菌耐药表型相关的特征,从中快速、准确地挖掘相关信息能够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机器学习模型在处理复杂结构数据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挖掘组学信息工作中展示巨大应用潜力。随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方法有望为临床快速、准确地预测耐药表型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医生诊疗准确性的提升。本综述系统总结了机器学习模型在细菌耐药表型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比较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特点和性能,同时归纳总结细菌耐药表型预测建模工作所需的关键要素,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考订秦岭特有被子植物名录,并对其数量组成、生活型谱、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总结了特有种所属科属的数量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温带成分在秦岭被子植物特有类型中占显著优势,太白山是其集中分布的地区,同时可考虑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东延伸至户县.  相似文献   
89.
选择体质量为(39.84±3.09)g暗纹东方鲀,分为8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的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低鱼粉豆粕组4组实用饲料和添加大豆抗原蛋白的半纯化饲料(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5%、8%和12.5%),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长实验,探讨大豆抗原蛋白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低鱼粉组,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豆粕组与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半纯化饲料中随着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增加,生长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实用饲料和半纯化饲料对肌肉组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肝脏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丙二醛指标中,低鱼粉豆粕组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则与低鱼粉组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系列在8%组出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组。低鱼粉豆粕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与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研究表明,与豆粕替代鱼粉相比,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更能促进鱼体生长;大豆抗原蛋白是影响豆粕替代鱼粉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对生长、抗氧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则因大豆抗原蛋白的含量与单独存在与否而异。  相似文献   
90.
树上干杏是伊犁河谷特有的杏资源,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四月下旬的晚霜危害导致产量不稳定,从而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吲哚-3-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ZT))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总结出内源激素与物候期的关系,为花期调控,防控果期落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在花芽膨大期到坐果期期间,花芽中IAA含量经"升-降-升-降"的变化,花期期间整体呈大幅下降-小幅上升的动态变化。ZT总体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IAA和Z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AA含量和ZT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IAA和ZT在树上干杏花果期的生长发育期间起着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树上干花期内高浓度的IAA是促进花芽膨大的诱导因素,同时又是促进显蕾和开花的启动因子,以及低浓度的IAA能促进幼果生长;高浓度的ZT有利于开花,以及花期高浓度的ZT有利于坐果。实验结果分析的正相关表明树上干杏花芽中的IAA和ZT在花期果期有相互增效的作用。前人有针对树上干杏花期抗寒性的研究,但通过延迟花期,避春寒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初步总结出内源激素与花期物候的关系,为后期生产实际中喷施外源激素、调控树上干杏花期从而增加坐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