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477、恢复系08184,经“三系”配套育成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其籽粒含油率高达47.76%,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为21.75 μmol/g.在2008-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22.45 kb/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8.85%;产油量1 25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9%.在2009-2010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146.70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48%;产油量1 346.10 kg/hm2,比对照增产12.46%.  相似文献   
42.
杨立勇 《猪业科学》2001,19(5):76-77
食盐为重要饲料成分,但在采食过多或饲喂不当时,则发生中毒.我院治愈了一例典型牛食盐中毒症.  相似文献   
43.
为评价不同甘蓝型油菜种质的低温发芽特性,选用78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分别在5个温度梯度[适温(20℃)和低温(15℃、10℃、8℃和6℃)]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供试油菜种质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温度降低,各油菜种质的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发芽种子数减少。当温度低于10℃时,油菜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当温度降至8℃时,供试油菜种质间的种子发芽率变异幅度较大。在8℃条件下共筛选到耐低温发芽油菜种质9份,其中7份在6℃下的相对发芽率高达90%,这些油菜种质为耐低温油菜新品种选育和基因挖掘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4.
以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沪油15”为轮回亲本,分别以显性核不育性的Ms不育基因和nf恢复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将目标基因导入双低品种“沪油15”。通过复交将Ms不育基因和可恢复基因融入同一群体,然后采用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手段,获得育性分离比例为3:1的自交后代,其基因型为1MsMsrfrf:2MsMsRfrf:1MsMsRfRf,最后从该群体配置兄妹交组合,育性分离比例符合1:1的兄妹交后代就是经回交转育的双低纯合两型系“HY15AB”,其基因型分别为MsMsRfrf和MsMsrfrf。  相似文献   
45.
高效、新T-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Actail-PC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基因组序列的方法。【方法】分离侧翼的目标基因组序列是利用T-DNA标签法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关键步骤,笔者发展稳定高效的Actail-PCR分离技术。该技术一侧引物来自于T-DNA载体,另一侧引物为一个复性控制引物。复性控制引物在3'端为一个14 bp的随机简并引物,在5'端非目标尾部序列接上一个通用引物,中间由5个多聚脱氧次黄嘌呤核苷(poly(dI))连接。【结果】Actail-PCR技术将随机简并引物重新编辑成复性控制引物,在40℃的低严谨条件下,3'端的随机简并引物可以与T-DNA插入突变体的侧翼目标区段随机的结合,扩增得到目标片段,随后利用5'端的通用引物与T-DNA载体上的巢式引物依次组合,在65℃(10个循环后逐步降温至58℃)的高严谨条件下逐步扩增特异片段,同时抑制非特异性扩增,可以显著提高目标片段的扩增效率,减少假阳性。【结论】相对传统的TAIL-PCR,Actail-PCR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分离T-DNA插入突变体的侧翼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46.
对成熟过程中不同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含油率、芥酸、硫苷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测试期间供试品种的油菜籽中含油率和部分种类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硫苷和芥酸含量变化较小,所以可根据品种不同脂肪酸的变化情况,选择双低油菜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从而获取双低及高含油率、高油酸、低亚麻酸的油菜籽。  相似文献   
47.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相似文献   
48.
杨立勇 《猪业科学》2005,22(10):22-2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潜伏状态,但也可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死亡,故近年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在1981年首次报道了兔的附红细胞体,1991年首次报道了人的附红细胞体病病例。  相似文献   
49.
基于室内发芽试验,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芽长为参数,研究了油菜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提液对水稻和高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会延迟发芽速度,即水浸提液抑制水稻种子发芽势,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发芽势表现为促进...  相似文献   
50.
提高产量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探讨油菜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对今后油菜育种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行业资料和相关文献,对2001—2017年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以及244个国家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来,我国冬油菜单产逐年递增,审定品种区试单产平均每年提高48. 7 kg/hm~2,每角粒数平均每年提高0. 14粒,千粒重基本不变,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病毒病病株率呈下降趋势,而历年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菌核病较重;油菜籽芥酸含量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均已大幅度降低至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审定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生育期、含油量、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01)。建议今后将提高每角粒数作为冬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