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了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对两个高产文冠果品种‘蒙冠1号’‘蒙冠2号’分别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93.35×和86.76×,覆盖率为99.96%,并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在两个品种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包括SNP和InDel。对存在遗传变异的基因进行GO富集,发现它们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和胁迫响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差异,发现‘蒙冠1号’主要富集在细胞壁生物发生及生长发育通路,‘蒙冠2号’主要与胁迫响应和防御通路相关,推测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是不同性状差异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冠果两个品种之间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为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遗传基础,也为后续的分子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赤峰市桑褶翅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以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连续3a大发生,重度危害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灌木林。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察和查阅资料,对该害虫形态特征、生活史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3.
【目的】转录因子Oct4、Nanog是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在干细胞的分化和胚胎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牛Oct4和Nanog基因、分析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构建逆转录表达载体,并在水牛体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水牛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以及为建立水牛胚胎干细胞系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系(iPSC)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水牛生殖嵴和体细胞中提取RNA和DNA,将RNA反转录成第1链cDNA,参照牛基因序列(Oct4:NM_174580,Nanog:NM_001025344)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和PCR分别扩增Oct4和Nanog的编码区序列(the coding sequences,CDS)和DNA全长序列,其中Oct4全长DNA分3段扩增,Nanog全长DNA分2段扩增;利用生物在线分析软件对水牛Oct4和Nanog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同源性比对;采用EcoRⅠ、XholⅠ和XholⅠ、NotⅠ双酶切,T4连接酶,将Oct4和Nanog的CDS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上,构建逆转录表达载体pMX-Oct4和pMX-Nanog;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uffalo fetal fibroblasts,BFFs),逆转录表达系统经过病毒包装后产生的病毒上清液感染BFFs,感染12-15h后,继续培养48 h;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转基因在BFF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Oct4 CDS全长1 083 bp,编码361个氨基酸,DNA全长4 509 bp,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Nanog CDS全长903 bp,编码301个氨基酸,DNA全长4 473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将Oct4和Nanog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分配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JN991003和JN991004;Oct4氨基酸序列与牛、猪、人和鼠相应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96%、91%和81%,Nanog氨基酸序列与牛、猪、人和鼠相应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0%、81%、69%和47%;Oct4和Nanog蛋白结构与小鼠相应蛋白的结构相似,分别含有本家族特有的POU结构域和HOX同源结构域;成功构建表达Oct4和Nanog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MX-Oct4和pMX-Nanog;逆转录病毒系统pMX介导的Oct4和Nanog基因能转入BFFs中,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表达,阴性对照中不表达。【结论】分别克隆了水牛Oct4和Nanog的DNA序列全长和CDS,其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在物种间高度保守;逆转录病毒转基因方法将Oct4和Nanog基因成功地转入BFFs并表达。逆转录病毒系统介导目的基因表达的转基因方法可以应用于水牛转基因研究和水牛iPSC生产。  相似文献   
24.
施马伦贝格病是2011年11月首次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反刍动物中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科正布尼亚病毒属的新成员--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牛、山羊和野牛。作者对新近发现的施马伦贝格病的发生历史、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作一综述。在欧洲施马伦贝格病疫情蔓延迅速,严重危害反刍动物健康,威胁畜牧业生产安全,已经引起欧盟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中国是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与贸易大国,且中欧农产品贸易往来频繁,应保持高度警惕性,适时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严防这种新发动物传染病传入。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亚牛磺酸的浓度对猪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以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将NCSU-23中的亚牛磺酸浓度从原来的5 mmol/L降低到2.5,1.0,0.5 mmol/L,检测猪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各种浓度亚牛磺酸处理后的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30.7%、27.6%、22.8%、26.5%)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使用亚牛磺酸则导致囊胚发育率极显著下降(30.7%vs1.4%,P<0.01).结果说明亚牛磺酸是猪胚胎培养液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但其浓度可下调至0.5mmol/L.  相似文献   
26.
采用2种不同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MX和pMSCV),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载体,探索能高效感染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s)的病毒系统和感染方法.结果发现,2种逆转录病毒系统包装出的重组病毒滴度都能达到106,将pMX病毒系统生产的重组病毒经超速离心浓缩后,滴度可达到107;2种重组病毒都能感染BFFs,但pMX系统比pMSCV系统更能有效地感染BFFs;通过对病毒的感染方式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新鲜病毒连续感染BFFs 2次(每次间隔12 h),或者经过超速离心浓缩后的病毒感染BFFs 1次,可以显著提高感染效率.  相似文献   
27.
利用对氨基苯乙酮作重氮化试剂,1-萘胺乙酸为偶联剂,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存在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亚硝酸根。试验表明,表明活性剂HTAB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不加HTAB时,偶氮染料呈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2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24×10~4L·cm~(-1)·mol~(-1);而加入HTAB时,偶氮染料呈紫红,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摩尔吸光系数增大到4.69×10~4L·cm~(-1)·mol~(-1)。线性范围为0~2.86×10~(-6)mol·L~(-1)。  相似文献   
28.
虎纹捕鸟蛛毒素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素的新方法,选取雌性虎纹捕鸟蛛225只,根据提取方法(直接咬软管法、直接咬瓶法、激怒咬渐法激怒咬瓶冲洗法)分为4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咬软管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2.28 mg,与采用直接咬瓶法所获得的2.19 mg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激怒咬瓶冲洗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重量明显高于激怒咬瓶法[(3.41±0.40)mg,(2.99±0.35)mg,P<0.05],亦明显高于直接咬软管法和直接咬瓶法。该试验结果表明,激怒咬瓶冲洗法是一种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秋季和初冬,雏鸡死亡率高达50%,造成经济损失严重。1发病情况吉林省某鸡场购回5000只肉雏,为节省开支,没有刺种鸡痘弱毒苗。在20日龄时,突然死亡30只,肉雏精神萎顿,缩颈呆立、嗜睡、羽毛蓬乱、发热,鸡冠、肉髯、眼睑、口腔、喉头气管部等有结节性痘症病变、排水样稀便。  相似文献   
30.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上被列为A类疾病,对绵羊危害极大。该病首先在非洲发现,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各国在动物的进出口检疫中,都十分重视对该病的检疫。我们在对甘肃兰州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从美国进口的羚羊和新疆从苏联进口的绵羊中,采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方法,先后分离到蓝舌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