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7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任继周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3,22(6):280-294
探知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是调控全球陆地碳循环过程的必要环节和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回顾了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现有的草地土壤有机碳模拟技术——草地土壤有机碳模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模型的基础数据、模型的结构和模型内的函数参数等三方面,讨论了现存草地土壤有机碳模拟技术的缺陷,提出样地清查、遥感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 CSCS)的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类指数模型的构架。将样地清查、基于CSCS的草地土壤有机碳分类指数模型与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三者耦合起来,分析不同草地类型、气候区划等生态条件下的草地土壤有机碳特征,以求提高草地土壤有机碳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的碳汇效应等生态功能与放牧利用不存在绝对对立关系,实现放牧的现代化转型是以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精准估算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62.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雅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4,23(3):290-301
本研究将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分为4个步骤进行,分别为:内涵确认、功能分类、指标设定及价值核算,并按此顺序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做了阐释,发现现有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在内涵确认、指标设立、评估方法及计算结果方面都存在很大分歧。主要原因有三:1)没有充分认识到草地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异质性特征;2)对评估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找到真正的评估对象,从而导致评估过程中出现重复计算问题;3)对价值评价的主观性特点,以及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针对以上分析,基于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实践方案,包含确定研究空间尺度及其内部草地类型,确定研究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选择评估指标和合适的评估方法四步骤,并强调实地研究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草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转型、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因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草业市场"伤农事件"频发,草地农业发展严重受阻。美国加州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构建"智慧水市场",成功解决了水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其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河西走廊是我国草业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典型地区,通过借鉴加州"智慧水市场"的研究方法,以河西走廊草畜产品市场为研究对象,提出河西走廊草畜产品智慧市场机制(以下简称"河西智慧市场机制")的设计思路:首先,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市场环境信息及相应的市场规则,构建"河西智慧市场机制"微型经济系统;其次,从实验变量和实验设置两方面设计"河西智慧市场机制"经济实验;最后,通过计算市场效率、收益分布和价格波动指标评价"河西智慧市场机制"有效性。将实验经济学应用于草业市场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草业市场机制提供思路和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4.
我国传统牧区水资源短缺、草地资源丰富而耕地肥力不足,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面对日趋紧张的资源约束和畜产品需求的爆炸式增长,牧区草地农业势在必行。因此,以我国6大牧区为研究对象,以食物当量和农田当量的量纲,分析现行农业系统下我国传统牧区的食物生产情况,计算草地农业系统的食物生产潜力,并与现行农业系统的食物生产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传统牧区的现行农业系统面临着粮食增产能力有限及畜牧业生产成本过高、饲料用粮比重过大等问题,而草地农业模式可新增农田当量1514.24万hm~2,新增食物当量9177.28万t。基于研究结果讨论了我国传统牧区发展草地农业的必要性和优势,并提出发展草地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残差预测模型的甘南草地载畜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预测草地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基础,通过对甘南州4个县市1998-2009年的草地实际载畜量和理论载畜量数据分析,以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优化改进的灰色等维—马尔科夫残差预测模型,以甘南州合作市实际载畜量为实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显著(p<0.01),预测误差低于7.06%,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适用于对草地载畜量的预测研究。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10-2014年甘南州4县市草地实际载畜量和理论载畜量进行预测分析,基本符合草地载畜量实际变化过程,为相关部门合理确定草地载畜量和进行科学草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草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生态系风险评价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中风险受体、风险源、暴露和危害的分析,从系统的危险性和脆弱性两方面构建了草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危险性和生态脆弱性;为科学反映草地生态风险变化特征,进一步科学合理进行草地生态风险评价奠定基础,也为提高草地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草地利用与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8.
王翀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2,21(1):262-272
 在综述前人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分类应遵循的6条原则,借鉴任继周等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并依上述原则,提出了依照生物气候-湿地基底物质结构- 植被的我国内陆天然湿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内陆天然湿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为类,分类指标是积水深度和>0℃ 的年积温(Σθ)。积水深度和>0℃的年积温(Σθ)是量化的指标,利用这2 个指标将我国天然湿地分为21 个类,并得到湿地类别的检索图。第二级———亚类的划分,以湿地基底物质结构作为指标;第三级———型的划分,以植被类型作为指标,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以及漂浮型。对我国的天然湿地依照生物气候等指标进行类的划分,结果表明,寒冷浅水类(ⅠB)、微温浅水类(ⅢB)、寒温浅水类(ⅡB)、寒冷深水类(ⅠA)和暖温浅水类(ⅣB)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的5个湿地类型,占我国内陆天然湿地总面积的79.75%,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而暖热浅水类(ⅤB)、炎热浅水类(ⅦB)、炎热深水类(ⅦA)、亚热浅水类(ⅥB)、寒温深水类(ⅡA)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小的5个内陆天然湿地类型,分布在安徽、湖北、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青海,仅占我国内陆天然湿地总面积的0.83%。我国现有内陆天然湿地占湿地综合顺序法中21类的20类,炎热季节性类(ⅦC)在我国无分布。由于湿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充分体现了天然湿地各个类之间的发生学关系,从而为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预测未来天然湿地类的演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林慧龙  王军  徐震  陈钟 《草业科学》2005,22(4):59-62
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机制之一,并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等相联系.通过对草地植物碳库、草地凋落物碳库、草地土壤碳库等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旨在把握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征及规律,从而深入研究碳元素各个贮存库间的定量迁移和转化关系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70.
徐震  林慧龙 《草业科学》2005,22(1):46-48
对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区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草地农业进行了为期6 d的实地考察,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具有建立生态型长绿草食畜牧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在发展现代草地农业的初创期,狠抓奶业、肉畜生产这2个利润增长点,成效很大;全州在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模式、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西南岩溶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资本运营的模式问题.由于草地畜牧业产业链较长,加之资本运营模式具特殊时空效应,其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起耦合器作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创立品牌,引领整个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前行,展现了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系统耦合优势,使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中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