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ABC—ELISA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将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结合佐剂FCA/FIA免疫的绵羊设为抗-Id免疫组,将在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小时肌注低剂量吡喹酮(PZQ)的绵羊设为PZQ组,将既用抗-Id免疫又在攻击感染前肌注PZQ的绵羊设为协同组,同时设空白和FCA对照组。在攻击感染血吸虫后的第12周,剖杀各组绵羊,收集肝脏病理组织块,经切片和染色后,用显微镜测量各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结果发现,抗-Id组、PZQ组和协同组的肉芽肿直径分别为0.41、0.42和0.40mm,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0.51mm,P<0.05),也小于FCA对照组。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虫卵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抗-Id免疫和预防性注射PZQ均能直接影响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并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对探讨血吸虫病免疫预防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了我国云南南涧地区日本血吸虫群体生物学的特性。将捕获的该地区光壳钉螺,经人工逸蚴,尾蚴感染实验家兔和小鼠,其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成虫回收率,两性虫体体长、性腺发育,血吸虫卵引起宿主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幼虫大小和毛蚴感染异地钉螺的发育特点作了观察。并进行了11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和蛋白质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成熟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和传播的唯一因子,抗卵免疫对于预防血吸虫病和阻断传播流行均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技术,构建日本血吸虫虫卵全长cDNA文库。文库容量为7.55×106,滴度为7.2×1010,重组比率为97%。应用三个已知全长基因(SjPP,SjTEGT and SjeIF 5)引物在文库中成功钓取到相应的全长基因。另外还由文库直接扩增到一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烯醇酶基因。高质量的虫卵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为抗病疫苗尤其是抗卵抗原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日本血吸虫的Wnt1基因(SjWnt1).序列分析显示,SjWnt1蛋白具有Wnt信号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域,但比高等生物的Wnt1少一个保守的Cys.mRNA和蛋白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jWnt1表达于血吸虫的整个发育过程,而在虫卵和早期童虫中呈高表达水平,提示SjWnt1对卵胚发育和早期童虫的细胞分化具有调节作用.来源于非适宜宿主及单性感染的发育不良虫体中SjWnt1 mRNA水平比发育正常的虫体高,表明不良发育的虫体相应的Wnt信号阻滞.SjWnt1表达下调后则引起Wnt/β-catenin、Wnt/PCP及Wnt/Ca2+通路的相应下游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推测SjWnt1可能通过这3种传递途径行使信号传递的功能.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隐孢子虫PCR检测的敏感性和效率,采用10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隐孢子虫卵囊DNA进行提取,对提取的DNA进行nested PCR扩增。经过3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Chelex 100法、FTA试纸法和Wizard DNAClean-Up System试剂盒法敏感性最高,能够稳定地扩增出1×10^2个卵囊提取的DNA,适合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大量样品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27.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在特定时空上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的学科。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了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蛋白质组,成虫性别差异和排泄分泌物蛋白质组,体被蛋白质组,与药物和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组等多方面的研究,增加了人们对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逃避等机制的了解,为发掘血吸虫病疫苗、诊断和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8.
球虫的细胞培养是球虫在体外合适的细胞体系中进行发育的过程,能让人们在"无控"和"透明"环境下研究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虫体发育机制等.目前,该技术已在球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主要集中于细胞培养体系优化、抗球虫制剂的疗效、虫体入侵相关蛋白功能研究以及检测手段的优化等方面.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细胞培养技术在鸡球虫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nicum)幼虫巨大致死基因(Lethal giant larvae)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SjLgL基因在S.japonnicum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SjLgL进行诱导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刺激免疫动物进行免疫保护试验,检测IL-4、IL-10、TNF-α和IFN-γ的变化.结果表明,SjLgL基因在S.japonnicum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成虫期略高于童虫,雄虫高于雌虫.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鼠分别获得了22.34%的减虫率和55.49%的肝脏减卵率.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了特异性IgG抗体.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刺激免疫动物主要诱发产生Th1型的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