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62.
用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在室温下与血吸虫尾蚴作用90分钟。将尾蚴分别经腹部皮肤和腹腔注射感染昆明系小鼠,4周后剖杀集虫。实验结果表明。经单克隆抗体(McAb)处理后,腹腔注射组的载虫数明显高于腹部皮肤感染组(P<0.01)。从而说明,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能够影响尾蚴钻穿小鼠腹部皮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3.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田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的特性,观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可为阐明其抗病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东方田鼠抗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和几种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Sj28-GST、LHD-SjTP1、C-SjParamyosion)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检测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的IgG3亚类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东方田鼠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后,抗SWAP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所升高,而抗几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低,没有显著变化。东方田鼠正常血清中抗SWAP和IgG3亚类抗体的OD值是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的31倍。结果表明,在东方田鼠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SWAP的IgG3亚类抗体,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4.
应用冷冻辐照(CI)童虫苗和冻融(F/T)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4项实验室试验和1项田间试验,分别在1979~1980年进行,结果如下:(1)1次免疫皮内接种水牛犊10,000条20 krad CI童虫加1 ml卡介苗,得到62%减虫率(P<0.05);应用相同方法注射黄牛,得到55%减虫率(P<0.01)。(2)对水牛犊免疫2次,间隔1.5月,分别用10,000和20,000条CI童虫,结果得到减虫率65%。(3)应用10,000条CI童虫加1ml卡介苗对水牛犊进行初步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减虫率53%。(4)对黄牛皮内注射30,000条F/T童虫和1ml卡介苗,揭示减虫率57%,但增加免疫接种次数并未改进保护效果。(5)水牛应用CI苗,黄牛应用F/T苗,探究其对雌虫及其产卵和孵出毛蚴的数目的影响,获得了若干证明。(6)水牛用CI童虫苗免疫后所激发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曾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65.
日本血吸虫多价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GST抗原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GST、FABP基因克隆至pVAX1载体,并将其克隆至舍有Sj23基因表达核的plRESneo栽体,构建重组质拉pVAX-GST、pVAX-GST-FABP、pIRESneo-Sj23和pIRESneo-GST-FABP-Sj23.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以肌肉注射质粒pIRESneo-GST-FABP-Sjz3、plRESneo-Sj23、pVAX-GST、pVAX-GST-FABP和空白质粒plRESneo,50μg/只,免疫2次,每次间隔21 d.测定小鼠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30 d经腹部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小鼠,计数各组小鼠虫卵数及成虫数.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VAX-GST、plRESneo-Sj23、pVAX-GST-FABP和pIRESneo-GST-FABP-Sj23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plRESnecrGST-FABP-Sj23免疫组所诱导的IgG水平最高;减虫率分别为26.1%、30.8%、33.2%和47.5%,减卵率分别为25.4%、45.0%、48.4%和69.8%.pIRESneo-GST-FABP-Sj23的减卵率和减虫率明显高于其他DNA疫苗.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多价核酸疫苗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并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6.
把编码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的DNA片段亚克隆到pGEX载体上进行表达,并用重组抗原和载体pGEX表达蛋白分别免疫了二批BALB/c小鼠,结果与未免疫小鼠和载体pGEX表达蛋白免疫小鼠相比,重组抗原免疫小鼠分别获得了57.80% ̄70.30%和52.63% ̄62.96%的减虫率,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攻击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相似文献   
67.
湖南省岳阳麻塘血吸虫流行病学调查戴一洪,朱鸿基,石耀军,吴文涓,林矫矫,胡述光,张辉(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麻塘血吸虫病流行区属湖南省岳阳县,位于东洞庭湖之滨,北抵湖宾园艺场,南以新墙河为界与荣家湾隔河相望,东与麻布岱山脚下的郭镇、康王、...  相似文献   
68.
目的开展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研究,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方法应用PCR方法克隆Sj32KD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进行表达,利用H is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重组的Sj32KD抗原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克隆了ORF为1 272bP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质粒Sj32-pET28 a,并在BL21(DE3)菌株中获得了分子量为47KD的特异性表达产物。应用Sj32KD重组抗原应用于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85.71%,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5.45%。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Sj32KD抗原,原核表达融合蛋白有一定的诊断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9.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0.
日本血吸虫Sj314C10基因的获得及其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cDNA末端扩增(RACE)技术结合“电子cDNA文库”筛选法,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期特异表达基因EST片段的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一含完整开放性阅读框(ORF)的基因序列(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847290)。经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其为日本血吸虫的一新基因,命名为Sj314C10。将该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把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培养;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鉴定,经分析表明与预期的结果一致。成功地构建了该基因的DNA疫苗,为该基因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