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毒性、强致畸性和强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饲料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给相关行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存在种种应用缺陷,目前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成为安全、高效且环保的方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对生物降解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制魏氏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为魏氏梭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魏氏梭菌α毒素,将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制备的抗魏氏梭菌α毒素多克隆抗体作为胶体金标记抗体和检测线上的捕获抗体,制备魏氏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制备的魏氏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成功制备了魏氏梭菌α毒素多克隆抗体。成功研制了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其检测线上抗体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0.06 μg/mL。研制的试纸条仅与魏氏梭菌α毒素发生反应,且不同批次的试纸条重复检测结果无差异,表明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该试纸条最低可检测1.40 mg/mL的毒素量,与PCR方法测得结果符合率为80.77%,基本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结论】成功研制了魏氏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该试纸条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对魏氏梭菌病进行普查和检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在对山东7个地区14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调查的基础上采集234头临床乳腺炎病牛乳样、241个隐性乳腺炎乳样并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泌乳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干奶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酵母菌为主;隐性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厌氧菌在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和干奶期乳腺炎乳样的捡出率分别为 5.82%,4.17%,10.16%;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细菌的共感染率较高,与泌乳期乳腺炎病原菌的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乳腺炎与干奶期乳腺炎病原菌共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44.
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的PCR-16S rDNA鉴定及日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9个精料梯度的日粮饲喂干乳期成年荷斯坦奶牛,并对其瘤胃液中的部分细菌进行了分离,PCR-16S rDNA鉴定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以瘤胃液为原料,采用人工培养基共分离到56株细菌,并对7株具代表性的细菌进行了PCR扩增,经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把细菌鉴定为牛链球菌(A0625、A1212、0131)、蜡样芽孢杆菌(0113)、地衣芽孢杆菌(0091)、短小芽孢杆菌(0083)和嗜热链球菌(0123)。同时还发现随精料浓度的增加,牛链球菌、芽孢杆菌及嗜热链球菌的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牛链球菌影响最大,从系统发育分析可知所分离细菌虽未形成新的细菌进化枝,但牛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核苷酸序列仍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45.
从山东省莱芜、泰安、潍坊等3个养兔场发生疑似梭菌性下痢的病兔体内分离到3株魏氏梭菌,鉴定为A型。利用该分离菌株和A型魏氏梭菌标准株(CVCC37)所产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并加入氢氧化铝胶佐荆吸附浓缩后制备了A型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对该疫苗分别进行了安全性检验、有效免疫剂量试验和接种家兔1~23周血清中抗毒素(Ab)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魏氏梭菌外毒素用0.3%甲醛32h能够彻底灭活,并最大可能地保持其抗原性;制备的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用野毒株和标准株制备的类毒素疫苗对家兔的有效免疫剂量为2mL/只,免疫保护效果可靠;采用野毒株和标准株制备的类毒素疫苗免疫接种家兔后第2周血清抗毒素效价迅速升高,到第4周达最高峰,分别为6.6 log2和7.125 log2,较高抗体滴度维持约17周后缓慢下降,至23周时血清平均抗毒素滴度仍维持在4.0 log2和3.4 log2以上,所以,该类毒素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可以设定为6个月。  相似文献   
46.
分别采用ELISA、多重PCR方法对从一个犊牛舍分离到的魏氏梭菌进行型别研究,结果显示:ELISA检测结果为88%的菌种属于A型,3.4%为C型,8.6%是D型;而多重PCR结果均为A型。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采用ANDERSEN-6级和AGI-30(AGI=All Glass Impinger)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分别对三个不同兔场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及革兰氏阴性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二者在数量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此外,还对兔舍内环境中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兔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介于22~774 EU/m3空气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在0.39~10.3×102CFU/m3之间,没有检测出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活菌。在三个兔场中,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与内毒素含量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rA=0.23;rB=0.29;rC=0.24),所以不能通过测定气载革兰氏阴性细菌含量来估计气载内毒素的含量。通过对气载内毒素来源的分析,可以推测饲料和粪便可能是其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48.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诊断PRRSV的RT-PCR技术。使用该方法对山东某些地区疑似为PRRS的28份送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4份为阳性,证实山东存在PRRSV的流行。RT-PCR方法的建立为PRRS的快速、准确诊断以及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9.
多重PCR检测圈养牛、猪和羊源魏氏梭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重PCR对圈养源魏氏梭菌的α,β,ε,ι毒素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通过对山东德州、枣庄、泰安、蒙阴曾经流行过魏氏梭菌病的猪场、牛场和羊场的162个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9.1%,均为A型。应用该方法鉴别魏氏梭菌血清型快速、简便,结果对于预防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研制及其免疫家兔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分别从山东省的莱芜、泰安、潍坊的三个养兔场发生疑似梭菌性下痢的病兔体分离到三株魏氏梭菌,鉴定为A型。利用该分离菌株和A型魏氏梭菌标准株(CVCC37)所产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并加入氢氧化铝胶佐剂吸附浓缩后制备了A型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对该疫苗分别进行了安全性检验、有效免疫剂量试验和接种家兔1~23周血清中抗毒素(Ab)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魏氏梭菌外毒素用03%甲醛32h能够彻底灭活,并最大可能地保持其抗原性;制备的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用野毒株和标准株制备的类毒素疫苗对家兔的有效免疫剂量为2mL/只,免疫保护效果可靠;采用野毒株和标准株制备的类毒素疫苗接种家兔后第二周血清抗毒素效价迅速升高,到第四周达最高峰。分别为6.6一和7.125log2,较高抗体滴度维持约17周后缓慢下降,至23周时血清平均抗毒素滴度仍维持在4.0-和3.4log2以上,所以,该类毒素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可以设定为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