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1.
对比湖北省洪湖地区各种大宗鱼类健康高效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青鱼效益最佳,但对池塘条件及养殖区投入有所要求;池塘主养鲫鱼投产比优异,草鱼主养投入成本最低,养殖面积也较大,但投产比较低。综合分析3种大宗鱼类健康高效池塘养殖模式,环境条件、产品质量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2.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根腐病致病镰孢菌种类,2017~2019年在甘肃省不同地区采集玉米植株进行组织分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玉米根腐病的致病镰孢菌为厚垣镰孢Fusarium chlamydospor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尖镰孢F.oxys-po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茄镰孢F.solani、三线镰孢F.tricinct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和产黄色镰孢F.thapsinum,其中尖镰孢和拟轮枝镰孢为优势镰孢菌,分离频率分别为22.5%和20%。通过致病性测定发现,所有分离的镰孢菌都会引起玉米根系不同程度变褐,导致根系生长缓慢、茎基部溢缩和腐烂、近地部叶片黄化、叶边缘干枯等症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趋明显。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模拟调整作物耕作和栽培措施,为有效减轻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负效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工作报告中未来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BCC_CSM模式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情景,选取RCP4.5和RCP8.5两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与作物模型CERES-Rice耦合,筛选出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福建省各稻区可能的最佳品种和播期,并研究分析了品种更替和播期调整后的水稻单产、稳产性以及全省水稻总产的变化。【结果】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闽东南双季稻区早稻的模拟产量较未作适应性调整分别增加1.6%和1.9%,晚稻的模拟产量依次增加13.5%和9.8%;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的模拟产量依次提高1.4%和1.0%,晚稻的模拟产量依次提高11.5%和7.9%;闽西北山地单季稻区一季稻的模拟产量分别增加14.1%和13.7%。在综合考虑两种适应性措施后,福建省各稻区总产也较当前明显提高,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分别提高9.3%和10.5%。【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产量有不利影响,可采取一定的适应性措施缓解负效应。  相似文献   
94.
张冬杰  汪亮  刘洋  刘娣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535-2542
为了筛选调控民猪胸腺β4(Tβ4)基因转录的增强子,探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民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β4基因启动子区系列截短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质粒;通过双酶切和连接反应将系列截短片段定向连入pGL3-basic载体构建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PK15细胞系,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根据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高低进一步筛选Tβ4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利用3个在线软件预测核心区域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根据预测结果,使用重叠PCR定点缺失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突变载体,在PK15细胞中以野生型载体为对照检测突变载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6个Tβ4基因系列截短的启动子片段,其中5个片段具有明显的活性。经过两轮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发现,-155~-105 bp区域为民猪Tβ4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E2F-1、MYBAS1和ELK-1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利用定点缺失构建了3个转录因子缺失的突变载体,经双荧光素酶检测发现仅有ELK-1结合位点的缺失,会造成启动子活性的显著下降(P<0.05)。据此推测ELK-1是民猪Tβ4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95.
民猪具有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猪种的耐寒特性,但其具体耐寒机制未知。本研究构建了民猪15 d冷处理模型,检测了冷处理后的血液生化指标;RNA-seq技术测定了背部皮下脂肪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qRTPCR技术检测了与脂肪代谢、细胞分化、应激、炎症和信号传递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冷处理后民猪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皮质醇、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肌酸激酶显著下降。背脂的2 141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1倍以上的变化,其中1 435个为上调表达,706个为下调表达,差异倍数多集中在1~3倍。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和折叠、分类和降解通路。差异最显著的ATP6V0A4、TAP2基因和NOX1基因在背脂、颈脂、腹股沟脂以及腹脂等部位高表达。背脂内C/EBPβ和TNF-α发生了极显著上调,CD137、Tbx1、HSPA6和CIRBP发生了显著上调;PPARα发生了极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大白猪抗逆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变化规律,试验选取5月龄大白猪6头,随机分2组,分别饲养于哈尔滨冬季冷舍(-18℃)和暖舍(20℃)中15 d,饲养结束后取试验猪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对大白猪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有564个。这些表达差异基因作为大白猪抗逆基因候补,主要富集在免疫功能、脂质代谢、糖类代谢通路。说明低温可活化大白猪的免疫系统,并调动抗逆基因积极进行脂质代谢和糖类代谢,达到促进热量产生并保持体温恒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新民猪和皮民猪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的多态性,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27头新民猪和50头皮民猪F1代CAST基因的2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已报道的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民猪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66.67%,B等位基因频率为33.33%;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18.00%,B等位基因频率为82.00%。皮民猪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94.00%,B等位基因频率为6.00%;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28.00%,B等位基因频率为72.00%。与其他猪种相比,新民猪和皮民猪的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偏高,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偏低,从而引起有利单倍型249Lys-638Arg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8.
冷应激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民猪是我国北部地区特有的一个抗寒品种,为了研究冷应激下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猪基因芯片对民猪冷应激后肌肉组织内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了高通量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下调表达的基因27个,上调表达的基因7个.在下调表达的基因中有7个(OAS1、IRG6、ISG20、DDX58、IFITl、ISG15、CXCL9)与干扰素诱导相关,1个(FST)与生长性状相关,2个(MX1、PG-2)与抗病毒有关,2个(S100A9、Numb)与细胞生长和凋亡有关;上调表达的基因功能还不清楚,推测它们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寒性有关.对其中5个基因进行了Real-time PCR分析,证实它们都受到了温度的调节,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结果提示,重度冷应激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生长减缓.  相似文献   
99.
磷酸葡萄变位酶(PGM)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为了研究其表达变化,研究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对PGM在大肠、腿肌、肺脏、脂肪、心脏、脾脏和肝脏组织的表达水平以及冷诱导前后民猪骨骼肌内PGM 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7个组织中除大肠外其余组织PGM均高水平表达,而且冷诱导后PGM mRNA的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研究了公猪精液的精子密度、活率和畸形率等精液品质指标与其在自然交配、人工输精和体外受精中受精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现有的精液品质评价参数可以反映该公猪在自然交配或人工输精后对体内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但相似品质的精液在体外受精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现有的精液质量评价参数不能反映其体外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