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cyclinA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cycli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片段转入家蚕BmN细胞,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clin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siRNA-cyclinA可有效下调cyclinA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后,cyclinA mRNA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37.4%;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Go/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靶向cyclinA基因的siRNA片段,通过下调cyclinA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2.
【目的】改进用于同源重组研究的制备杆状病毒DNA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从BmNPV中扩增出多角体基因,并在其两端引入Bsu36 I酶切位点。将此片段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该病毒能形成多角体,便于纯化,同时可以被 Bsu36 I酶切。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纯化后被裂解,并提取病毒DNA。病毒DNA经Bsu36 I酶切后,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家蚕BmN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结果】BmNPV多角体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后,与线性化的AcPak6及BmPak6 DNA共转染sf细胞及BmN细胞,均能产生大量的多角体。获得的重组病毒DNA经酶切后,进一步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的实验表明,这种改造后的重组病毒仍具有较高的转染重组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对用于同源重组的杆状病毒DNA进行了改进,简化了病毒DNA的纯化方法,并且重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3.
野桑蚕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桑叶育筛选抗性品系的原始材料启东野桑蚕(YQD)和苏大桑园野桑蚕(YSD)分别于2004年10月采自江苏省启东市桑园和2006年4月采自苏州大学桑园,室内桑叶育参照文献[6]进行,见专利“野桑蚕的室内饲养方法”;人工饲料育筛选抗性品系的原始材料吴江野桑蚕(YWJ),2004年10月采自江苏省吴江市桑园,室内人工饲料育参照文献[7]进行,见专利“一种饲育1龄野桑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细胞色素P450在家蚕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细胞色素P450及其发现、命名的研究史,概述了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特征、分布的广泛和多样性及细胞色素P450主要功能。并从家蚕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现状出发,基于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代表——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的现实,简要地展望了以家蚕细胞色素P450研究为代表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35.
日本家蚕人工饲料的实用化与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工饲料的实用化过程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最初只有少数人从事,当初的研究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向养蚕生产上推广人工饲料育。在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场里,人工饲料是作为蚕的营养学研究及其他一些研究的手段而被采用的,后来才逐渐向实用化方面发展的。 1960年发表了家蚕人工饲料全龄育的论文。之后,一方面进行蚕的生理生化学的经  相似文献   
36.
<正> 八月二十五日在《每日新闻》晨刊的头条上报导了前田进博士(鸟取大学农学部)为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近来充满着悲观气氛的蚕丝界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蚕丝界以外的科学家对此也十分赞赏并寄予希望。干扰素是动物体产生的一种对病毒的抑  相似文献   
37.
自Nass等于1962年发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来,众多学者对mtDNA的基因结构、组成、复制、转录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动物mtDNA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为共价闭合的双链DNA,分子大小为15~19.5kb左右,可自我复制、表达,并有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酶从细  相似文献   
38.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是严重危害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之一.本实验根据已知南美白对虾WSSV ORF147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患疑似白斑病毒病的罗氏沼虾中提取总DNA,用PCR法扩增得到1特异性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pET-28a( )载体,测序表明该片段全长1 475 bp,最大开放式阅读框为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预计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1.9 kDa;与GenBank登录的WSSV ORF147序列(登录号AF369029)进行比对,核苷酸同源性为99%,证实为WSSV ORF147片段.将该片段在大肠杆菌E coli中进行表达,能获得相应的特异多肽条带.根据测序结果推导WSSV ORF147多肽在N端有信号肽序列,并且在氨基酸序列的122~144区间形成跨膜螺旋区.  相似文献   
39.
在马来西亚砂拉赵州研究了中国蚕品种、日本蚕品种和泰国蚕品种的生产特性。日本蚕品种有高产优质的生产潜能,但抗逆性比较差,难以饲养成功;泰国蚕品种抗逆性较强,但产量低、质量差;中国蚕品种抗逆性和产质量两方面有很好的兼顾性,适合当地及类似的东南亚国家滨海蚕区饲养。中国蚕品种与日本和泰国品种相比,蚕茧单产分别高出31.5%和68.6%,孵化率分别高出6.5%和-0.6%,饲养头数结茧率分别高出17.8%和36.6%。针对东南亚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农场养蚕形式,制定并实地检验了控制给桑量、减少用药量、全龄不分批、3龄后不除沙、见熟蚕后使用催熟剂的高效饲养技术。该技术比日本技术饲养单位蚕种用工节约49.2%,生产单位蚕茧节约用叶19.1%,用叶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外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40.
基于DNA载体的RNAi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较好地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