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巴西龟肺炎 眼炎综合征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龟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疾病少的特点,在食用、观赏及经济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近几年人工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但在人工大规模养  相似文献   
42.
眼炎是宠物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闭眼、眼睑红肿、瞬膜异位等症状。从患有眼炎的宠物龟眼部分离出菌株A5,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为眼炎的病原菌。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检验结果,确定A5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v.C)。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40个眼炎病例进行分组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氧氟沙星药效优于氯霉素与磺胺醋酰钠,养殖水温25℃治疗效果优于5℃,眼科手术剔除分泌物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加给药次数至6次/d、增加肌肉注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此研究结果将为宠物龟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
雷洁  潘连德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49-156
呼吸系统疾病是圈养和野生爬行动物群体中非常常见的疾病,有高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与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系。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放射摄影、血清学检验、下呼吸道灌洗物培养和鉴定、内窥镜检查等。关于爬行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理论很少,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有效治疗水平尚未确定。推荐用广谱抗生素和多种药物组合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推荐的药品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哌拉西林,应当根据培养观察结果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适当调整。喷雾疗法是一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辅助疗法。目前,爬行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爬行动物的进化和生理特点研究适用的技术和手段,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4.
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培培  林启存  潘连德 《水产学报》2015,39(7):1054-1061
为探究中华鳖水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若干自然发病的疑似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的病鳖中,选取7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鳖,解剖并对内脏器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病鳖体表无病伤,不吃食,水肿症状表现不同,两只病鳖生殖器外露,全部病鳖口咽腔充血和炎症明显、黏液较少,时有口鼻出血,肝脏淤血,胃肠壁水肿和充血。病鳖脾组织髓质部红细胞数量大增和淋巴细胞聚集,并出现弥漫性坏死区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此作出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病鳖的肾组织间质和肾小球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球坏死,近曲小管细胞坏死,以此作出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口咽腔绒毛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口腔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紧密分布,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增多,黏膜毛细血管破裂,有大量血细胞渗出,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绒毛间渗出大量坏死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诊断口咽腔组织病理变化与该病关系密切。其他组织病变不严重。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华鳖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和腮腺,对中华鳖肿脖子病、腮(鳃)腺炎的命名提出异议,应该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观赏鱼常见的7种眼科疾病,包括眼球突出症、白内障、角膜溃疡病、角膜炎、结膜炎、气体积聚症及眼球下垂症,探讨了这7种疾病的临床病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6.
用柠檬酸调节试验水体p H值,并保持在5.0、5.5、6.0和6.5四个梯度下,将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Tribonema sp.)藻华的10 g藻丝体放入试验水体,每隔48 h采样一次,观察黄丝藻藻丝体外部形态、显微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其叶绿素a(Chl a)、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96 h黄丝藻藻丝体大量下沉,有些藻丝体断裂,无气泡产生,水体开始混浊;192 h水体混浊、藻丝体断裂并溶解的现象进一步明显;192 h各试验组藻细胞内叶绿体集于中央,并呈现不同程度的解体,细胞结构也变得模糊,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增大。四个试验组Chl 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SOD、CAT的活性,p H5.0的试验组呈现下降趋势,而p H 5.5、6.0、6.5的试验组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个试验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192 h后黄丝藻藻丝体受到严重的破坏,开始解体、死亡。试验得出结论:用柠檬酸降低水体p H值,可以有效抑制或杀死了黄丝藻,从而控制了黄丝藻藻华。  相似文献   
47.
中华鲟主要病害临床诊断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抢救、暂养、养殖和放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工作中,采用水产动物医学的临床技术和方法,对中华鲟的健康和疾病进行跟踪检验、诊断、预防和控制,以保障中华鲟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了几年来的中华鲟病害临床实践,对几种主要病害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鞭毛虫病、车轮虫病、烂鳃病、胃充气并发症和肠炎病等是常发性、暴发性疾病,是中华鲟养殖、暂养、救护过程中重点防治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细菌性败血症和车轮虫性烂鳃病危害尤其严重,通常会出现躯干部有黑点、色斑、溃疡灶等体表症状。鞭毛虫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该寄生虫经过碘液染色才可以确定病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8.
(一)好水、差水和坏水的诊断及其转化 要想养好鱼,必先养好水。《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了养鱼用水的一系列基本指标,但这并不是养殖者所追求的“好水”的标准。目前关于养殖用水好水的统一标准还没有建立,在专业书籍上也找不到答案。这与养殖用水是一个极为复杂多样的混合物,并且它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有直接关系。用已知的水质指标来定义养殖用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49.
施氏鲟幼鱼肝性脑病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潘连德 《水产学报》2000,24(1):56-60
对患病和健康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进行的比较解剖、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浒病不研究结果表明,患病施氏鲟无明显的外部症状,临床解剖所见肝脏病变严重:肝淤血、坏死、糜烂。肝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肝细胞核浓缩或淡染、变形、核仁裂解,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融解、崩解,胞浆内大量脂滴和液泡并将细胞器排挤成团。脑组织水样变性致液化性坏死,脑细胞胞浆呈液化泡状,核  相似文献   
50.
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连德 《水产学报》1998,22(2):129-135
运用病理解剖,显微与亚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温室养殖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肝脏是该病最严重的病灶,按病程发展的病理变化和典型临床症状,划分为I~Ⅳ时期。病鳖表现出肝损害所致的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肝性水肿和血肿,肝细胞坏死,肝组织硬变和腹水等病理特征。随着病程的发展,肝脏由功能不全到功能衰竭,直至病鳖死亡。文中还探讨了该病的致病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