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监测及淘汰带毒种猪在猪瘟防制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有昌  金萍  王传彬  王莉 《养猪》2005,(5):33-34
?用于消化不良、胃炎、胃痛,还可治疗疔疮、肿毒和乳腺炎等。马齿苋别名蚂蚱菜、马蛇菜、酱板头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干旱等特点,喜生于屯落空隙地、菜园、田间、路旁等处,我国除高寒地区外均有分布。据有关资料报道,每100g含粗蛋白质3.19g,粗脂肪0.73g  相似文献   
22.
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或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的一种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天然宿主,该病对猪危害性大,临床上因猪的感染年(日)龄不同,出现的症状有所不同.两周内仔猪感染后多为急性、致死性发病,具明显的神经症状,呈非化脓性脑炎,死亡率最高可达100%;20日龄到断奶猪、育肥猪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猪群的原发性疾病之一.据报道,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有本病发生,我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本病.该病的控制与净化关系到猪群其它疫病的发生与防控,关系到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其中潜伏感染是该病病毒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该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
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9个规模化养猪场 15 18份血清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 7日龄、2 0日龄和 4 0日龄仔猪无免疫保护力 (血凝抗体效价低于 1∶16 ,下同 )的比例分别为 0、4 .8%和 19.7% ;而抗体效价≥ 1∶12 8的比例分别为 87.8%、74 .6 %和 35 .2 %。乳前免疫后 2 0、30、4 0、5 0和 6 0日龄无免疫保护力仔猪的比例分别为 18.4 %、8.4 %、9.8%、10 .0 %和 15 .4 % ,而抗体效价≥ 1∶8的比例分别由 4 0日龄的 4 1.4 %降至 5 0日龄的 15 .0 %和 6 0日龄的 3.8%。所测 398份 2 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均≥1 16 ,但抗体效价≥ 1 12 8的比例由 2 0日龄的 92 .8%降至 2 5日龄的 6 2 .5 %。提示猪群中存在不同比例的免疫不合格和低抗体水平的猪 ,可能是猪场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为建立一种布氏杆菌微滴数字PCR qPCR方法,对布氏杆菌病的定量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在实时荧光PCR (qPCR)检测方法(T/CVMA 20-2020)的基础上,建立了布氏杆菌微滴数字PCR方法,并对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显示:本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为2.6 copi...  相似文献   
26.
27.
1.治疗与耐药性的产生 猪链球菌病可以使用疫苗预防,发病时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普遍滥用,如在动物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用于促进生长及预防和治疗疾病、发生疾病后未经兽医诊断就盲目大量使用多种抗生素等等.这些做法的后果是,动物中大量存在耐药菌,一方面使得原有的抗生素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合成与天然构象相似的干扰素γ蛋白,通过优化干扰素序列的密码子序列,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合成真核重组牛IFN-γ蛋白。实验化学合成牛IFN-γ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与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转座形成穿梭载体,穿梭载体质粒瞬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最后利用SF9昆虫细胞悬浮培养大量表达目的蛋白。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ting和BOVIGAM牛分枝杆菌IFN-γ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研究结果为牛IFN-γ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牛结核病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戊肝,HE)的病原体,其基因组结构及病毒形态与杯状病毒科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仍有较大差别,因此目前其分类地位尚不明确。戊型肝炎在我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但病死率更高一些,尤其在孕妇中病死率可达20%。  相似文献   
30.
用液相阻断ELISA、正向间接血凝试验、VP1结构蛋白ELISA3种抗体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来自全国10个省25个规模猪场、18个屠宰场及散养户的937份猪血清中的O型口蹄疫抗体。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9%、81.8%和62%。与液相阻断ELISA相比,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比VP1结构蛋白ELISA的符合率高,前者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59.3%,后者的敏感性为75.2%,特异性为79.6%。研究为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