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筛选出对鸡皮刺螨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植物源药物并评测当前使用广泛的化学及抗生素类药物的杀螨效果,试验采用细胞板浸渍法,统计24 h内每种药物组螨虫的死亡率。将各种化学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1∶200稀释;除植物精油进行1∶1 000稀释,其余植物源杀虫剂均进行1∶100稀释,然后分别在用药处理后3h、6h、9h、24h观察并统计螨虫死亡率。结果显示:24h内,化学及抗生素类药物中敌敌畏和哒螨灵杀螨率为100%,其余药物均未能杀死螨虫;植物源杀虫剂中1%苦参·印楝素和0.8%阿维·印楝素杀螨率为100%,其次为7.5%鱼藤酮杀螨率60%;植物精油中百里香酚和肉桂醛杀螨率为100%,其余植物精油杀螨率均很低。结果表明:鸡皮刺螨对目前多种常用化药和抗生素类药物已产生耐药性,部分植物源杀虫剂有较好的杀螨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采用28日龄SPF鸡,对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及弱毒活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估。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后21日,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及抗体转阳率优于弱毒活疫苗免疫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及弱毒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对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综上所述,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可有效预防禽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23.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其中包括祖代蛋鸡群、父母代蛋鸡群和商品代蛋鸡群),收集共计45份调查问卷和968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RV抗体,并结合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找到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ELISA检测结果显示,968份血清样本中检出阳性863份,阳性率为89.15%(95%CI:87.0%~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区域性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或不同日龄、不同批次混养饲养模式下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相似文献   
24.
家兔实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并观察临床症状。待连续饲喂120 d时,处死试验家兔,观察心、肝、肺、肾、大脑、小脑、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实验家兔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表现,Ⅲ组实验家兔有1只怀孕母兔在试验第18天流产,Ⅱ和Ⅲ组实验家兔从第35天开始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家兔病理形态学变化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随甘肃棘豆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镜检可见主要以肝、肾、脑细胞广泛性空泡变性为特征,特别是脑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25.
美国动物疯草中毒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疯草是美国西北部草原上分布最广泛的有毒植物,约有370多种,其中含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的疯草有24种,造成家畜中毒灾害的有11种。动物采食疯草后不仅引起中毒死亡,还影响其繁殖和畜种改良。此外,疯草的蔓延使草地利用率降低,给草原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为减少疯草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疯草的研究,目前已经在疯草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毒物学与毒理学、临床诊断与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就美国疯草的种类及生态分布、中毒诊断与防治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通过病毒分离、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从广东某鸭场疑似“白肝病”发病鸭的肝组织样品中分离了1株鸭3型腺病毒,命名为GD2019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fiber基因包含fiber-1和fiber-2两个片段,长度分别为1380、1443 bp。鸭3型腺病毒fiber基因非常保守,GD2019株fiber-1和fiber-2基因与已报道的鸭3型腺病毒同源性均为100%,而与其他禽腺病毒同源性则较低,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7.
目前,养殖场的饮水中普遍都存在微生物菌落超标和水线中存在顽固生物膜等问题,生物膜内的致病菌等会引起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反复发作。现有的水线清洁方法存在较多弊端,人工冲洗工作量大,并且人工清洗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等化学药品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饮水线超声波清洗设备在养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促进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当地野生种源进行人工选育、栽培,掌握了东北甜百合的生态习性、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百合种植,对促进经济发展、美化环境及发展旅游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给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各萃取部分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薄层色谱分析技术及平面色谱图像定量法对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含有油脂、酚类、鞣质、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类、皂甙、有机酸、蒽醌类等化合物,无强心苷、氰甙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至少含有9、7、6和5种化合物,经与标准品对照,证明正丁醇萃取部分含有苦马豆素;各萃取部分相对含量最高的斑点依次为1、7、5、1,小花棘豆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  相似文献   
30.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建立小花棘豆生物碱指纹图谱,为其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并通过薄层层析进行初步分析;将萃取量少、小极性的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将洗脱量少、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洗脱部分合并,应用微量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薄层展开H2O2/10%醋酐无水乙醇/Ehrlich’s试剂显色较佳,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将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组分合并,经GC-MS分析鉴定出16种生物碱,相对含量大于3%以上的有3种,占总提取物的26.72%,相对含量大于2%的有1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有5种,皆属首次从此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