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7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近年来,我国许多牛场暴发产气荚膜梭菌病,同时产气荚膜梭菌病疫苗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试验以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987株为基础,通过灌胃或皮下注射方式接种小鼠,记录其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剖检观察小鼠内脏各器官病变及组织学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灌胃和皮下注射接种方式,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35×109 CFU和8.0×106 CFU.感染小鼠腹部明显膨大,剖检内脏器官均出现明显病变,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内脏器官大多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及不同组织学变化.皮下注射方式在接种细菌数量、试验平行性、小鼠死亡率上均优于灌胃接种方式,因此皮下注射接种方式更适合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小鼠感染模型的接种途径.本试验为牛A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的评价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2.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3种消化道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检测和鉴别诊断动物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方法,本研究针对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基因(ureR)、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invA)及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α-toxin)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同时检测3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并对扩增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对3种目的菌最低检出限均在105cfu/mL以上。初步应用该方法检测3种细菌单独人工感染小鼠的病变组织和人工模拟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83.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原料目数、溶剂倍数4因素对吴茱萸次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原料目数为40、提取时间为3.0 h、溶剂倍数为31、乙醇体积分数为72%,吴茱萸次碱的最大提取率为8.90mg·g-1.  相似文献   
84.
牛口蹄疫病毒VP2结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牛口蹄疫(FMD)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将口蹄疫病毒(FMDV)的VP2基因,通过pPROEXTM HTb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获得大小为35ku的重组VP2蛋白(rVP2),western blot证实rVP2可与FMDV5种血清型的牛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复性的rVP2为抗原建立了FMDVrVP2间接ELISA方法。重复性试验证实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交叉试验表明,该抗原不与常见的其他7种牛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检测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牛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100%;检测感染血清敏感性为97.3%;检测O-AsiaⅠ的二价苗免疫牛血清,与4种商品化试剂盒比较,其符合率分别为69.0%、95.0%、90.4%和86.8%。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口蹄疫感染和免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85.
为建立检测鹅细小病毒(GPV)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表达了GPV重组NS2蛋白,并以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抗体消长规律的检测。用该方法检测阴性血清样本30份,确定检测临界值为0.281。与琼脂扩散试验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86.67%。与抗鹅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和抗鹅副粘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在此基础上组装检测试剂盒,试剂盒批内变异系数为4.2%,批间变异系数为8.3%,包被抗原的酶标板在4℃可保存6个月。该方法对人工感染GPV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第8周,NS2蛋白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本研究为G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敏感的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用含有BVDV E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E2免疫4周龄~6周龄BALB/c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以BVDV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筛选及4次连续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E2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E2、3D12、4D6。MAb亚类鉴定表明,2E2和4D6为IgM类,3D12为IgG2a亚类,轻链均为κ链。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明3株MAb针对E2的构象表位,并且3D12株MAb能与BVDV及猪瘟病毒(CSFV)结合,2E2和4D6MAb只能与BVDV结合。  相似文献   
8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亚基因组mRNA为模板根据文献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其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cDNA;将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b中特异酶切位点;将重组质粒PHN转化进大肠杆菌TG1株,在浓度为1.0mM IPTG和37℃条件下诱导,PHN基因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经SDS-PAGE,Western-blot试验,确定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大小为预期的47kD。试验结果证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TGEV N基因的融合蛋白产物的确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8.
89.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从现有的资料看,各地区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其中以O_1、O_2、O_(78)在世界各地流行普遍,致病力也最强。近几年在国内也相继报导了由O_1、O_(78)、O_7、O_(73)和O_(88)等所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虽然在我省各养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时有发生,但却很少了解这些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90.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其RNA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不稳定性增加了对其分子结构及功能研究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