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制备和标定兔体中和试验用猪瘟病毒阴、阳性血清国家参考品,本试验制备了猪瘟病毒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血清,通过过滤、分装、冻干、熔封,获得3亚批候选物,并进行了检验、协作标定和定值。结果显示: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支原体检验、真空度测定、均匀性检验和保存有效期试验均合格;剩余水分均小于4%;特异性检验结果均为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抗体阴性,并且弱阳性和强阳性血清能中和猪瘟兔化弱毒而阴性血清不能中和;残余猪瘟病毒免疫荧光和套式RT—PCR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协作标定定值,其兔体中和效价分别为:阴性、1:100.928±0.103、1:102.928±0.103,表明该候选物可以作为国家参考品。  相似文献   
42.
NIBSC是目前世界上WHO 国际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主要制备人和分发人,95% 以上的标准由其提供。疫苗、治疗中的大多数生物技术产品以及其它许多生物产品的有效使用都取决于 NIBSC 所提供的国际生物学标准的可用性。随着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生物制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兽用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本文就NIBSC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情况作一概述,并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3.
为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B87株)的病毒含量,采用Vero细胞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B87株)病毒含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半数感染量( TCID50)。通过与传统鸡胚半数致死量( ELD50)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相关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823。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为该疫苗的检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畜禽疾病防治中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畜禽疾病免疫防治中的关键问题,提高畜禽疾病防治水平,分析了畜禽疾病防治中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介绍了主要畜禽疾病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猪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Ⅰ.猪瘟的净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猪瘟病毒E2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瘟病毒Brescia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P1/P2对,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略加修改),从PK15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猪瘟病毒的总RNA。应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E2全基因组约1273bp的cDNA片断,经电泳证明其大小与推测相符。分别将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的E2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质粒,通过对这4个重组质粒的EcoRI酶切鉴定、直接与套式PCR扩增,并对E2主要抗原区域进行224bp的序列测定,表明E2全基因克隆成功,为E2全序列测定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猪瘟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FAVN、NPLA、ELISA、兔体中和等猪瘟抗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通过对猪瘟抗体检测技术发展趋势的介绍,显示了猪瘟参考血清等相关标准物质在猪瘟抗体检测技术应用与发展中的价值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E2糖蛋白的立体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将增强型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I.V)E2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BlueBacHis2A质粒,与杆状病毒DNA共转染后经PCR鉴定获得了含有EGFP和HCLVE2融合基因(GFPTE2)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TE2-339,并将其感染sf9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亮绿色荧光.说明融合基因已初步表达。  相似文献   
49.
猪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7个省市1200多份可疑猪瘟病料中分离出9个猪瘟病毒(HCV)野毒株,编号分别为HCV-01-09。将9株野毒分别通过PK15细胞分别通过PK15细胞传6代,测其毒价,并提纯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毒价范围在10^2-10^7TCID50,电镜观察均可清晰地见到直径为25-70nm,略呈圆形的病毒颗粒,具有较完整的囊膜和纤突结构。从9株野毒中选取5株经猪瘟阴性猪各传3-4代,测其毒力、病原性、致死性,结果表明:各毒株在传代中其上述生物学特性上有变化和差别。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分别对这5株野毒做免疫保护相关性试验,结果证明:攻毒后的疫苗接种猪100%保护,而攻毒对照猪100%死亡,且对照猪在攻毒1周后便出现猪瘟野毒感染,而免疫猪在整个观察期均未见到野毒感染。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表明猪瘟兔化弱毒不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将猪瘟野毒株、石门系强毒株、兔化弱毒株及1982年分离的郑州野毒等毒株进行主要抗原编码基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猪瘟病毒可分2个基因组6个基因亚组,HCV-02、03、06、07等4个野毒株与国内的C株、石门强毒株、国外的C株、日本GPE株、ALD株、意大利Brescia株均属同一基困组,而HCV-08株及郑州株等2个野毒与法国的Alfor株同属另一个基因组。  相似文献   
50.
对12批猪瘟活疫苗中的猪瘟兔化弱毒病毒,以RT-PCR获得了E2基因的主要编码区的大约250bp大小的节片,在DNAstar上对这些节片的211pb进行了测序,观察到这些节片的编码序列高度同源性,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有98.1%-100%相同,其中9批完全一致,结果表明猪瘟兔毒疫苗株的分子结构极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