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2013年2月以来,我国华东地区出现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H7N9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但是目前此病仍处于散发状态,并且可能在禽类中长期存在,因此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该病的病原学研究发现,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全部为禽源,为三源重排的病毒。病毒的HA和PB2蛋白已出现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NA和M蛋白出现了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的抗药性突变。带毒禽类及其污染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气溶胶在雪貂模型间传播,老年人对此病更加易感。对活禽市场的严格管理,对病毒流行和变异的严密监测,以及对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是对H7N9有效防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2.
为估计山东省莱西市奶牛结核病(b TB)的流行率,分析场间传播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该地区54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ELISA检测,估计b TB的群表观流行率(AP)为6.9%,群真实流行率(TP)为7.3%(95%CI:4.7%~10.0%);通过ELISA和单纯皮内变态反应(SICT)垂直试验,估计b TB个体AP为1.0%,TP为1.9%(95%CI:1.6%~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规模场、无隔离措施、无产犊场地、场外人员接生是b TB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08(95%CI:0.736~0.880),预测概率较好。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结核病防控策略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3.
为掌握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西部5省区农牧民包虫病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分析影响"知信行"水平的关键因素,对1 213名农牧民进行问卷调查,用百分比描述"知信行"的每个条目,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的"知信行"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西部5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7.0%,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30.8%;55.6%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持有积极态度,68.3%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当地农牧民获取包虫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多来自医生和传统宣传资料,分别占60.7%和48.2%,未来还希望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获取。青海省农牧民以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民族为汉族的农牧民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结果表明,西部5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的认知水平较低,获取相关信息途径较为单一。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包虫病源头防控;利用当前主流新媒体,丰富宣传方式,使宣传内容、载体更加契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切实推进农牧民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34.
捕获再捕获法是一种估算生物群体量或率的方法,由Peterson在1896年首次提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野生动物学、流行病学等领域。近年来,国外兽医工作者已将捕获再捕获法应用于痒病、口蹄疫等动物疫病暴发数及流行率的估算,并通过漏报率等指标的计算来评价疫病报告系统。在我国兽医流行病学领域,该方法还未被推广和应用,也缺少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根据捕获再捕获法的特点,结合我国兽医工作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认为该法可应用于动物疫病报告参数矫正及系统评价、兽药滥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的估算等,依此抛砖引玉,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全球重大动物疫病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表现在新发病不断增多(如疯牛病等)、跨界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如口蹄疫等)、人兽共患病危害日益加大(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相似文献   
36.
2014年12月以来,美国家禽业暴发了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2015年10月13日,美国累计有15个州报告发生21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血清型包括H5N2和H5N8两种亚型。疫情首先发生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随后逐渐向美国中部地区扩散。感染场户类型主要为规模场,感染家禽主要为火鸡和蛋鸡。本次疫情对美国家禽业带来重大打击。美国农业部协同各州政府、其他联邦部门和行业协会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紧急调查,使得目前疫情基本平息。本文将美国2014年底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风险因素是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论文依据H7N9流感人间病例、相关文献及兽医学知识,以导致人类与家禽感染H7N9流感病毒或接触带有H7N9流感病毒的动物产品而发病或死亡定义风险因素,并对人类和家禽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风险因素做整理和分析。搜寻出4项人感染H7N9流感主要风险因素及10项家禽在市场环节感染H7N9流感主要风险因素。经比较分析,活禽市场在H7N9流感病毒于人间及禽间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提高活禽市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并在活禽市场环节做好H7N9流感防控措施,是有效预防并控制H7N9流感疫病的基础。同时,研究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及禽类风险因素,为开展H7N9流感风险分析,切实保障家禽健康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与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为综合定量评价我国西部人群包虫病影响因素,从而为预防和控制人群包虫病提供循证依据,以"包虫病"与"危险因素"或"风险因素"或"影响因素","echinococcosis" and "risk factor" and "China"为检索策略,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包虫病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综合定量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最终纳入19篇文献,包含121 799名研究对象,其中包虫病病例3 777人,涉及13个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囊型包虫病,相关性较大的影响因素合并后OR值及95%CI依次是"密切接触犬"2.66(1.71~4.15),"用病畜内脏喂犬"2.48(1.84~3.33),"饭前不洗手"2.12(1.67~2.71),"职业为牧民"2.11(1.43~3.12),其次是"在家中屠宰""饮用水来自河水或溪水""家中养犬"等,而"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OR值为0.40(95%CI:0.24~0.65);对于泡型包虫病,关联性较大的影响因素合并后OR值及95%CI依次是"饭前不洗手"2.34(1.76~3.11),"自家养犬"1.96(1.53~2.53),"职业为牧民"1.93(1.28~2.90),"饮用水来自河水或溪水"1.89(1.47~2.44),其次是"密切接触犬""家周围有野犬"等,而"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OR值为0.24(95%CI:0.14~0.42)。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西部地区居民包虫病的最主要因素为犬相关因素,如"密切接触犬""自家养犬""病畜内脏喂犬",其次是饮食相关因素,如"饭前不洗手""饮用河水或溪水"等。本研究对于选择包虫病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宣传、控制和干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评估山东省莱西市奶牛场(户)通过从牛结核病(bTB)感染地区引进奶牛传播bTB的风险,对该市奶牛场(户)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绘制了奶牛引进的风险路径图,设定了风险评估模型相关参数;使用Microsoft Excel和@Risk软件进行模拟,对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场(户)从感染地区引进1头奶牛传播bTB的概率为2.93×10~(-3)(95%CI:1.14×10~(-3)~8.25×10~(-3));引进50头奶牛至少有1头感染bTB的概率为0.137(95%CI:0.056~0.339);敏感性分析显示,暴露于感染动物、群流行率和隔离措施对奶牛引进时传播bTB的风险影响较大。结果提示,引进奶牛时应严格隔离并延长隔离时间,同时在混群前再进行1次bTB检测,混群后实施严格消毒并加强监测,这样可以降低引进奶牛时传播bTB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建模仿真工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分析研究美国消灭猪瘟过程中免疫实施与退出的相关政策制定背景,对我国猪瘟免疫退出研究和防控策略优化有重要借鉴意义.美国历时17年成功实施猪瘟消灭计划(1961-1977年).在计划开始阶段,提高免疫水平对最终消灭猪瘟非常重要,免疫密度在60%左右,费用由畜主承担.免疫退出的决策方式主要是由政府官员、疫苗生产企业、家畜交易市场、养殖业户等利益主体不断磋商,根据各州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禁用活疫苗.经计算,美国各州退出猪瘟免疫时的平均群流行率为0.19%,此外还对美国猪瘟免疫猪群发病后的扑杀赔偿问题进行了研究.高致病性蓝耳病与猪瘟的传播方式和模式相近,退出免疫门槛可参考猪瘟.鉴于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保护效果较好,而且生猪养殖规模结构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散养户仍占绝对比例,饲养密度大,我国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退出时机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