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支原体是细胞和病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物,本研究尝试使用滤膜过滤法、反复多次冻融法、支原体抑制药物M-plasmocin处理法、氯仿抽提法等4种方法清除猪细小病毒种子批中污染的猪鼻支原体,并对4种方法的清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支原体抑制药物M-plasmocin处理法与氯仿抽提法效果较好,支原体抑制药物处理84 h以及氯仿与被支原体污染的猪细小病毒液作用5 min均能彻底清除猪细小病毒种子批中污染的支原体。本研究筛选出的清除猪细小病毒中支原体方法为非囊膜类病毒种子批中支原体的清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对近年从郑州郊区鸡群中分离到的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Jin13株)进行定型鉴定,作者采用气管环(TOC)中和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单抗交叉ELISA、序列分析和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研究。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表明Jin13病毒只与M41阳性血清反应,而与其它ND、EDS76、H9AI、IBD标准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序列分析证实该分离毒Jin13株是IBV。在交叉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中Jin13株与肾变型Y株不交叉(R≤0.25),而与马萨株血清型的M41株和H52株有明显交叉(0.25≤R≤0.8);单抗交叉ELISA结果显示Jin13株与针对M41株的J1单抗有很好的反应(≥640~1 280),而与针对肾变型Y株的单抗C2几乎不反应(≤40),这进一步证实了Jin13与呼吸型M41株、H52株属同一血清型。与M41株相比较,Jin13株S1氨基酸序列在第126,386,390,461位出现了突变,又在S1基因第1 166位出现一个新Aiu I酶切位点,是M41株的一个变异株。对Jin13株纯化后原代毒进行免疫效力检测证实其免疫原性优于M41株和H52株。Jin13毒株是一株免疫原性良好的IBV地方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03.
SYBR Green Ⅰ实时PCR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经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2个PPV拷贝。模板稀释度在10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本方法对PPV在体外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动态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病毒的体外增殖曲线。数据换算为每瓶中细胞内、外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细胞外病毒含量在接毒初始的36h逐渐下降,随后开始逐步增加;接毒后84h培养液中的病毒含量(1.739×1010拷贝)逐渐超过细胞内的病毒含量(1.321×1010拷贝);在接毒后108h培养液中病毒含量达到峰值(7.626×1010拷贝),随即病毒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细胞内病毒粒子在接毒后24h内为对数增长期,然后为缓慢增长期,至接种后72h达到复制峰值(1.425×1010拷贝),并维持至108h。与病毒复制动态变化相对应的细胞病变是从细胞聚集、开始形成空斑到约80%的细胞病变产生,108h之后随着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内、外病毒数量都开始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其的影响,将鸭源鸡杆菌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别或同时人工接种SPF蛋鸡,分别于接种后12、24、48、72、96 h对鸡进行剖检,无菌采集鸡的10种组织样品(上腭裂、气管、肺脏、心脏、脾脏、卵巢、肾脏、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利用SYBR Green I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组、混合感染组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器官中的鸭源鸡杆菌DNA含量.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单独感染时,12 h时即可侵袭到气管、心脏、脾脏、卵巢和肾脏,24 h时便可感染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48 h时可传播到肺脏,72 h时感染上腭裂.混合感染组结果表明,鸭源鸡杆菌12h到达卵巢,24 h时即可出现在所有器官.混合感染组各器官的总体qPCR检出率为37.1%,显著高于鸭源鸡杆菌组的25.3%.鸭源鸡杆菌组和混合感染组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鸭源鸡杆菌DNA在气管中的检出率最高,在卵巢中达到最高含量.鸭源鸡杆菌能够造成试验鸡的全身感染,该菌主要对鸡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有致病性,气管和卵巢是其主要的致病器官;2种病原同时接种加重了全身感染,IBV促进了鸭源鸡杆菌在鸡体内的传播,尤其促进了其在十二指肠中的增殖,增强了鸭源鸡杆菌对消化系统的致病性,导致鸡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参照NDV评价毒力的方法对1998—2008年间收集的25株H9N2AIV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25株H9N2AIV不同毒株间致病性有较大差异,大致分为3类:致病性偏强、致病性中等和致病性较弱。从中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8个毒株进行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以及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证明大部分毒株ICPI和IVPI基本上为0,排毒散毒的高峰期在攻毒后第5天到第6天。在25个毒株中,3#和12#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致病性,不仅其EID50值最高(分别为10-8.8/0.2mL和10-8.8/0.2mL)、ELD50值最高(分别为10-7.9/0.2mL和10-8.7/0.2mL),而且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也最短(分别为66.5,69h)。3#、12#还出现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238,0.437)和6周鸡静脉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34,0.51)。在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中3#和12#毒株的排毒量大,排毒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他毒株(第2~9天)。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我国H9N2AIV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明显差异,呈多态性,致病性偏强的毒株造成鸡群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称真性鸡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综合征。它不仅严重危害禽类的健康,也威胁其他动物包括人的安全。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血凝素(HA)参与了膜融合过程,完成此过程的先决条件是血凝素被宿主细胞蛋白酶裂解为血凝素1与血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河南省羊群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及经纪人行为和羊群调运情况,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开展了本次调查。调查发现:河南省内的羊群交易市场多为自发形成,多种动物混合交易现象普遍;活羊经纪人存在跨区域、多环节连续收购活羊以及不同批次混群暂养、从事养殖等经营行为。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羊群交易市场管理,规范经纪人行为,做好动物移动监管,这对于实施羊群疫病的分区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单舍单犊饲养模式对犊牛成活率、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两个饲养条件类似牛场2013—2018年的犊牛腹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单舍单犊饲养模式的A场与对照B场的犊牛成活率分别为98.11%(468/477)、70.83%(306/432),OR=0.047(95%CI,0.023~0.093),P=0;犊牛腹泻发病率分别是37.32%(178/477)和50.93%(220/432),OR=1.743(95%CI,1.338~2.271),P=0;腹泻犊牛死亡率分别是1.68%(8/477)和12.73%(55/432),OR=8.553(95%CI,4.024~18.178),P=0;腹泻犊牛病死率分别为4.49%(8/178)和25.00%(55/220),OR=7.083(95%CI,3.273~15.328),P=0。结果表明,单舍单犊饲养模式可显著提高总犊牛成活率,显著降低腹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P≤0.01)。本研究为牧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高犊牛成活率提供了依据,也拓宽了牧场的分析性工作方法,从而促进牧场的整体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郑州分离株(ZZ株)猪圆环病毒PCV- 2型的ORF1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V-2 ORF1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0.
从河南病牛脑组织中分离到5株牛狂犬病病毒,用电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鉴定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微量免疫酶试验,对疫区牛、马、猪、羊、犬、猫、鸡、鼠和蝙蝠9种动物的1 138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12.65%;其中,疫点内牛、猪、犬、猫和鼠的血清阳性率更高,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