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2008~2017年期间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多糖表征(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研究论文产出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全球范围内有关"多糖表征"研究情况。根据Web of Science~(TM)所有数据库,以"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和"polysaccharide structure"为标题,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量、国家/地区、科研机构、期刊、作者、论文被引次数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多糖表征"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表明,全球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最多;机构中俄罗斯科学院发文量最多;中国科学院是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英国的《Carbohydrate Polymers》期刊载文量最多;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来自佐治亚大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农学等研究方向,学科交叉性较强;各国在多糖表征分析的方法运用上没有太大差异,相较于中国,美国、俄国、英国在多糖表征的应用上更为前沿。  相似文献   
22.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 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23.
为比较经方白虎汤与自拟方芩连液的分子疗效区别,以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了具有高热证候的气分证家兔模型,并用白虎汤和自拟方芩连液分别进行治疗,通过ELISA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补体(CH50)的含量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肝组织中补体第三成分(C3)基因和C-反应蛋白(CRP)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分证家兔模型中,补体系统以经典途径活化。白虎汤的治疗能同时保证C3基因和CRP基因的高表达起到治愈作用,而芩连液仅以提高CRP的表达量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白虎汤对动物气分证的疗效优于芩连液。  相似文献   
24.
应用RT-PCR检测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等4个地区的293个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的201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所检测样品的总阳性率为48.5%,而猪场阳性率为19.4%。其中,以珠三角地区的阳性率最高,其猪场阳性率为57.4%,样品阳性率为22.0%,而粤西地区阳性率最低,猪场阳性率为32.7%,样品阳性率为15.9%。粤北和粤东的阳性率介于珠三角和粤西之间,其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9.1%和51.0%,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9.4%和18.9%。说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广东省各个地区的猪场中广泛存在,应加强针对该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临汾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生产经营状况,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收录的无乳链球菌专题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进展并探讨研究趋势。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可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对无乳链球菌专题研究的机构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4个机构;国内关于该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报道、病原分离、耐药性检测等方面,关于该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细菌基因组、细菌蛋白组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甚至缺乏。  相似文献   
27.
为了确定乳黄消散在奶牛临床上使用的安全剂量,筛选出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即0倍剂量组(对照组)、1倍推荐剂量组、3倍推荐剂量组和5倍推荐剂量组,每天1次,经口灌服给药连用5d。试验期间,观察受试奶牛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眼角、肛门有无污秽物等临床症状,并检测给药后0、3、5d的体温、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给药后每组奶牛的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眼角、肛门无污秽物,且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受试奶牛的体温、血液生理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3天,Ⅲ组的ALB、AST、ALT、ALP、LDH、CK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第5天,ALB、AST、ALT、ALP、LDH、CK、UREA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乳黄消散至少3倍推荐剂量口服给药对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但5倍推荐剂量对靶动物奶牛的肝、肾有损伤。  相似文献   
28.
为鉴定山西省某奶牛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病原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16SrDNA测序分析法对采集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和致病性,并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了解其亲缘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株鲍曼不动杆菌,该株菌与中国内地和美国的分离菌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美国的分离菌株亲缘较近;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IV均耐药;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9.
蹄叶炎奶牛血浆蛋白质组学2-DE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患病牛和健康牛血浆,用人白蛋白和IgG抗体去除其高丰度蛋白后,通过双向凝脉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和PDQuest分析软件比较2组间血浆蛋白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蹄叶炎奶牛血浆2-DE图谱中有39个蛋白斑点表达上调,23个蛋白斑点表达下调,共检测到62个差异蛋白点.结果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时,其血浆蛋白组表达模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蹄叶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乳宁散"的安全性。将"乳宁散"制备成相当于原药材1.0 g/mL的水煎提取浓缩液,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以5000、7500、10000、15000 mg/kg体重的剂量1次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 g/mL)、最大容积(0.04 mL/g)1次灌胃受试药物,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 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处理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大鼠体重3000、1500和750 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 g/kg体重,表明该产品实际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大鼠体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提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乳宁散"不会对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