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强耐旱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齐黄22中克隆得到2个编码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基因,分别命名为Gm P5CS1和Gm P5CS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m P5CS1包含1个长度为2 163 bp的ORF,编码720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70,分子量大小为78.38 k Da;Gm P5CS2包含1个长度为2 271 bp的ORF,编码756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10,分子量大小为82.18 k Da。与NCBI公布的部分物种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Gm P5CS1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亲缘关系最高,Gm P5CS2与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亲缘关系最高。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 P5CS1与Gm P5CS2基因在大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茎中表达量次之,花和籽粒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利用Gateway技术得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 Earley Gate103-Gm P5CS,再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Gm P5CS基因的转化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大豆木质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在与大豆疫霉菌互作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6497接种大豆品种Williams,分别于6,8,10和15 d分析了根部组织木质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根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在疫霉菌侵染过程中积累速度显著增加;对木质素合成过程中9个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AL、C4H和F5H表达水平在所选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CCo AOMT在接种后第8,10和15天3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4CL的表达在接种后第10和15天时比对照上调超过100倍;CAD和CCR表达水平分别在接种后8和10 d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C3H和COMT的表达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差异不显著。在接种样品中,C4H、4CL和CCR基因表达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模式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根部木质素积累受疫霉侵染诱导,暗示木质素参与大豆与疫霉互作过程,同时根据试验结果推测C4H、4CL和CCR是诱导木质素含量提高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23.
从薄荷属植物挥发油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柠檬烯合酶基因和分子进化等方面对薄荷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激素种类与浓度、外植体位置和品种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建立高再生率的薄荷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并确定2种抗生素的选择压.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外植体位置和品种对薄荷离体不定芽诱导率存在显著影响;适合薄荷离体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3.0 mg/L TDZ+ 0.2 mg/L IAA+ 25%椰乳),最佳外植体为薄荷品种73-8的第2至第4节间茎段;潮霉素对薄荷3个品种73-8、68-7和沪-39的选择压分别为4、3、2 mg/L,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50、40、40 mg/L.  相似文献   
25.
莴苣为菊科,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许多地区有栽培.莴苣茎部肥大,肉质细嫩,味鲜美,又名莴笋.长久以来,以莴苣经腌制而成的酱制品在民间深受欢迎.本试验以莴苣为原料,经腌制,配以酱油、氨基酸、白砂糖等辅料制作成的软包装产品,其风味独特,香脆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膳食纤维含量达7%,是一种较理想的高纤维营养佳肴.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以新鲜马蹄笋为原料,经过泡制后加工成软包装马蹄笋的工艺。  相似文献   
27.
以白木耳和蜂蜜为原料,研究营养果冻的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产品最佳配方为白木耳浸提液用量20%(白木耳与水的比例1∶50,煮制),卡拉胶1.0%,甜味剂(蜂蜜与白砂糖质量比2∶8)18%,柠檬酸0.20%(卡拉胶、甜味剂、柠檬酸的添加量计算,以添加的水量为计算基准)。所得产品兼有白木耳和蜂蜜所特有的风味,感官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豆水通道蛋白基因GmTIP1-1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分析,探究水通道蛋白在大豆耐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天隆1号’中克隆出GmTIP1-1的CDS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不同逆境处理下GmTIP1-1在大豆根、茎、叶等组织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对GmTIP1-1蛋白全长及不同跨膜结构域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酵母双杂试验确定GmTIP1-1蛋白的互作蛋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干旱处理下与GmTIP1-1互作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GmTIP1-1的CDS序列全长为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51。系统进化分析发现,GmTIP1-1与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的亲缘关系十分相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TIP1-1定位在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TIP1-1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次之,叶中最低;在干旱、ABA处理下均能诱导GmTIP1-1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在干旱和ABA处理下,GmTIP1-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茎和叶中的表达水平。酵母双杂试验表明,GmTIP1-1与参与非生物胁迫调节的Gm SNARE蛋白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相关蛋白Gm F-box均存在互作。在干旱处理下,大豆根和茎中Gm SNARE和Gm F-box基因都会受到干旱诱导表达。[结论]GmTIP1-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通过与参与非生物胁迫调节的Gm SNARE蛋白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相关蛋白Gm F-box互作来增强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9.
以温州本地鸡肫为原料,采用预煮、真空滚揉腌制、调配、干燥和高温反压循环杀菌等工艺介绍了五香鸡肫的研制过程,该产品具有长期稳定棕红色泽,肉质紧密,富有弹性,鲜嫩味美,咸淡适宜等特点。  相似文献   
30.
温州瑞安市雪菜(雪里蕻)种植面积逾3300hm2,其中大部分基地集中在宋家埭村附近。当地农民从事雪菜生产、腌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其腌制方法独特 ,腌制的产品以鲜、香、脆、嫩 ,色泽金黄等特点而享誉瑞安、温州市场。但由于腌菜初制品在保鲜、保质、风味、包装、贮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产品无法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宾馆、饭店、超市等 ,更不能出口创汇。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难题 ,使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以及进一步提高初制品的附加值 ,笔者对该腌制品进行了精深加工的研究。利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