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发酵乳中影响风味的主要羰基化合物:乙醛和双乙酰。试验确定了最佳水蒸气蒸馏馏出液体积;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及计算公式。试验表明,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具有高回收率和高精密度,对乙醛和双乙酰的回收率分别为91.16%和92.24%;6次重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9%和4.51%。该方法具有准确稳定、简便高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实验室或生产中发酵乳中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花生牛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洁  杭锋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郭本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43-3145,3151
[目的]比较花生微粒的粒度、结冷胶对花生牛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Malvern粒度仪分别测定了由花生酱(过75μm筛)和花生浆(过300μm筛)制得的花生牛乳的粒径分布,并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散射光检测技术研究结冷胶对花生牛乳的稳定效果。[结果]由花生浆且未经结冷胶悬浮的花生牛乳体系SI为1.60,而经结冷胶悬浮由花生酱和花生浆制得的花生牛乳体系的SI分别为1.21、0.17,浮油速率分别为0.20、0.09 mm/h,且沉淀现象较空白组有明显改善。这说明结冷胶对300μm及以下的花生微粒均可悬浮。而粉碎过细的花生酱会导致花生细胞因油相析出而浮油现象严重。[结论]结冷胶以及粒度较粗的花生浆更适合于花生牛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23.
钙强化豆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适合添加在豆奶中的稳定剂配方。[方法]以豆奶的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所选用乳化剂、增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结果]复配乳化剂“0.10%单甘酯+0.02% Span60+0.08%蔗糖酯”的稳定系数最大,为49.50%,其复配比例为5:1:4。增加复合乳化剂、微晶纤维素、卡拉胶和海藻酸钠的添加量有助于提高豆奶的稳定性。在正交试验中只有3组复合稳定剂的稳定系数达钙%以上,其中复合稳定剂“0.20%复合乳化剂+0.10%微晶纤维素+0.015%卡拉胶+0.06%海藻酸钠”的稳定系数最大,其在3组平行试验中的稳定系数分别为97.36%、96.94%和97.15%。各因子对豆奶稳定性的影响依次为:复合乳化剂〉微晶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拉胶。[结论]该研究为通过添加稳定剂提高豆奶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健康婴儿粪便及光明乳业技术中心保藏菌种为筛选源,利用琼脂块扩散法和孔扩散法筛选得到5株对Hp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其中Bifidobacterium longum J16和Lactobacillus casei LC2W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初步探讨了J16和LC2W两株菌对Hp SS1的抑菌机理:J16和LC2W发酵MRS的上清液对Hp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并非有机酸和H2O2所致;J16的抑菌成分粗提物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热处理不敏感,但经蛋白酶K作用后抑菌作用增强;在酸性pH值范围内(pH 1.5-4.0),J16和LC2W发酵乳对Hp的抑菌作用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25.
脂肪替代品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三类脂肪代用品,概述了脂肪替代品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我国脂肪代用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6.
首先确定卡拉胶、瓜儿豆胶、果胶在酸奶中的用量范围,研究了三种胶体与变性淀粉复配做为酸奶增稠剂.通过感官评定与流变仪分析相结合,获得最适合酸奶发酵体系的胶体配比组合,果胶0.25‰,卡拉胶0.15‰,瓜儿豆胶0.55‰,变性淀粉4‰.  相似文献   
27.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嗜热性乳酸菌、乳球菌的产酸特性以及影响后酸化的因素。结果显示,乳球菌最大产酸量为64.4^0T~72.7^0T;嗜热性乳酸菌的最大产酸量为106.8^0T~294.2^0T。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最大产酸速率为20.75^0T/h、24.57^0T/h。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油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的最大产酸速率分别为7.65^0T/h、6.52^0T/h、9.65^0T/h。优良的菌株特性、低温贮存、较低的最终发酵酸度是保证乳酸菌低后酸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环糊精葡基转移酶在小白鼠糖尿病模型,以高(10 mg/kg)、中(1 mg/kg)、低(0.1 mg/kg)3个剂量腹腔注射的试验观察,探讨了环糊精葡基转移酶对小白鼠糖耐量和肝糖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糊精葡基转移酶可显著改善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和增加高血糖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其作用效果与胰岛素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9.
酸乳饮料变色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变色酸乳饮料为材料,用脱脂乳琼脂平板培养分离出污染细菌.将污染细菌接种到新鲜配制酸乳饮料中,观察变色情况,从而确定变色原因是细菌污染.用细茵通用引物扩增出污染细菌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鉴定污染细菌,初步确定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30.
选取肠上皮细胞Caco-2为体外模型,研究动力学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对ST-Ⅲ粘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当加入细菌浓度达到4x108 CFU/mL、孵育2h时,粘附趋于饱和.稳定期的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效果最好,推测与稳定期粘附素或相关物质的合成量最多有关.在外在环境对粘附效果的影响中,pH值对于粘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中性范围粘附性最强;随着加入甲基-α-D-甘露糖苷浓度的升高,粘附的ST-Ⅲ数目显著下降(P<0.05),当加入量大于100μmol/L,抑制作用趋于平缓;Ca2 、Mg2 并没有参与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中.实验结果表明,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粘附素与受体的结合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