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探究三江源区不同季节放牧草场天然牧草营养供给潜力和载畜量,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法,结合产草量对放牧草场牧草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其载畜量。结果表明,1)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可食风干草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23.83±17.88),(256.88±29.90)和(246.83±66.73) g/m2。2)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的最高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2.69±0.13)%,(10.54±1.22)%和(8.65±0.64)%,其含量随牧草生长而逐渐降低;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EE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95±0.10)%,(4.38±0.17)%及(3.74±0.70)%;NDS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P一致,而NDF和ADF含量的变化与CP相反,随牧草生长含量不断增加。3)体外发酵pH和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夏季草场牧草的48 h产气量、24 h产气估测消化能(DM)、代谢能(ME)和有机物质降解率(OMD)的最大值分别为(57.50±4.27) mL、(9.32±0.59) MJ/kg、(7.98±0.62) MJ/kg和(57.93±3.23)%;秋季草场牧草分别为(54.67±5.35) mL、(8.83±0.64) MJ/kg、(7.47±0.68) MJ/kg及(55.26±3.52)%;冬春草场牧草分别为(58.83±4.51) mL、(9.56±0.60) MJ/kg、(8.24±0.63) MJ/kg及(52.69±5.14)%。4)无补饲条件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分别按数量载畜量、数量载畜量和DCP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7.05,19.51和2.47 SU/hm2;有良好补饲情况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按DCP载畜量、ME载畜量和ME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14.85,29.00和5.03 SU/hm2。因此,三江源区牧草产量和品质季节性差异大,能-氮不平衡,通过补饲可以使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载畜量分别提高1.1,0.5和1.0倍左右,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以下简称甘南黄河源区)TM遥感影像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选用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重要性、土地利用格局、人口密度、农产品提供、动物产品提供等生态因子,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因子权重,进行分析计算,将甘南黄河源区划分为城镇建设与生态农业经济区、沿黄河水源生态补给区、沿洮河农林生态经济区、畜牧业产品提供与生态旅游区、玛曲畜牧业产品提供区。通过对区域内在联系的分析,阐明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从而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甘南黄河源区区域保护、建设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的测试分析技术,由于准确、高效、无损等检测优势,在牧草营养价值评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天然草地牧草方面应用较少。快速、实时评价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价值,为研究天然草地营养供给和营养载畜量提供基础数据,对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了直接法和间接法评价牧草营养价值,分别从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抗营养成分、营养物质消化率4个层次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2个方法中的应用,并做出展望,以期建立基于NIRS技术的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价值数据库,为天然草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明青海省主要牦牛饲养区海晏县牦牛的营养状况,为制定添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09—2016-08跟踪测定了青海省海晏县牧户草场天然牧草产量以及牦牛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平均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牧草可食草产量7月份高于其他月份;春季牦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秋、冬季(P0.05),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1月份、2月份、3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逐渐上升,6月份、7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7月份显著高于除6月份、10月份外的其他月份(P0.05);2月份、3月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其他月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平均日增重与血清U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综合得出,青海省海晏县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饲草供给不足,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平均日增重逐渐上升,因此,建议轮牧的放牧形式下,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外壳蛋白S10基因的片段和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的片段,将两个片段在pMD18-T Simple Vector上连接起来。获得的S10-CP片段全长为830bp,将其分别以正向和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MCG161,构建了含两种不同病毒来源基因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MCG161-CP10,为进一步转化玉米,探索利用RNAi技术同时防治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泰兴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沿江地带,四季分明,境内水网密布,平原广阔,土壤类型以高沙土、水稻土为主,耕地面积7-3万hm^2,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快繁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调控喷雾设施和参数,研究了费约果扦插育苗的不同喷雾方法控制基质湿度对生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费约果是以皮孔处生根为主的树种;定时控制喷雾有利于插条生根和根系生长,生根速度和苗木质量优于湿度控制的喷雾处理;插后55d的生根率和成苗率达81%,扦插苗达到出圃炼苗要求.  相似文献   
18.
矛尾复鰕虎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快且抗病力强,是优良的海水养殖对象。本文综述了矛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食性及生态位、繁殖和发育特性等,以及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于璐  王迅  柴沙驼  刘书杰 《草地学报》2020,28(2):547-557
本试验选取了青海省海北地区的海晏县作为研究区域,按照返青期(4-6月)、盛草期(7-9月)、枯黄期(10-12月)和枯草期(1-3月)4个阶段,试图通过实地测量、实验室分析与高分遥感影像相结合,分别筛选与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相关性最优的植被指数,建立草地营养含量月际动态估测模型,旨在将高分卫星影像与地面高光谱数据相结合,初步探寻天然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的月际动态规律,对指导冷季补饲及实现草地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结合高分遥感数据,针对不同月份分别筛选最佳反演模型,对各营养指标含量进行反演,以此分析草场各营养含量月际动态变化规律是可行的;牧草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着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枯草期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先增后减型变化。4个阶段中,草场干物质和磷含量最大相差约6倍,粗蛋白含量最大相差约7倍,钙含量最大相差约17倍。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推行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季节性畜牧业,有效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治家畜营养代谢疾病,提高体系生产力水平,制定针对性的补饲措施。2011年4月、7月,采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果青牧场冷暖两季05 cm、55 cm、510 cm土壤、可食牧草,应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与牧草中的铜、铁含量。结果: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铁含量处于丰盈状态(17 377.710 cm土壤、可食牧草,应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与牧草中的铜、铁含量。结果: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铁含量处于丰盈状态(17 377.725 688.29 mg/kg),平均铜含量处于缺乏状态,且暖季大于冷季(025 688.29 mg/kg),平均铜含量处于缺乏状态,且暖季大于冷季(05 cm,2.60 vs 2.45 mg/g;55 cm,2.60 vs 2.45 mg/g;510 cm,2.89 vs 2.73 mg/kg);牧草平均铁含量冷季大于暖季(1 115.84 vs 372.00mg/kg),平均铜含量暖季大于冷季(0.66 vs 0.44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