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61.
本研究以体重为(83.0±0.20)g星斑川鲽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APC)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对其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率均呈先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氮排泄量与氮沉积率变化趋势相反,当鱼粉替代水平>30%时显著上升(P<0.05)。磷摄入量与磷排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磷沉积率呈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磷酸盐排泄量随APC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从保护养殖水体的角度出发,A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62.
通过采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血浆和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其7项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及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者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与血浆间存在高度相关性(0.9380.05),表明星斑川鲽部分血液指标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对星斑川鲽的血液学诊断及营养水平对其血液学指标影响的考察中,应充分考虑鱼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比例≤20%时,各组间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日摄食率(DFI)、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变化,高于此值时呈显著下降(P<0.05)。随饲料中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鱼体肥满度(C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实验组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表观消化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以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为参考指标,采用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2)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水分、蛋白及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仅S40组显著低于S0和S20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肝脏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之后趋于平稳(P>0.05)。肝脏粗脂肪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肝脏粗蛋白含量仅表现为S30、S50组显著高于S0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鱼粉替代比例的影响(P>0.05);全鱼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S30组全鱼粗蛋白最高,S40组最低(P>0.05),除S30组外,其他各组均与S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全鱼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当替代比例>20%时,星斑川鲽幼鱼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降低。各组间胆固醇(CHO)含量随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的添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20%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有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分别大于20%和40%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鱼血浆溶菌酶(LSZ)活力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各实验组间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S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影响(P>0.05)。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  相似文献   
64.
微量元素作为海水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重要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本文简述了部分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机理,综述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石斑鱼属鱼类(Epinephelus)等海水鱼类对不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与缺乏或过量症,并列举了微量元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海水鱼类微量元素需求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微量元素在海水鱼类营养需求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其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用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酶解豆粕替代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SM0、SM20、SM40、SM60、SM80、HSM60)。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7.18±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同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20%和40%鱼粉对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SM60和SM80组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_(GR))、蛋白质效率(P_(ER))和摄食率(D_(FI))较SM0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_(CR))显著升高(P0.05)。(2)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SM0组显著高于各替代组(P0.05),SM40-8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M8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SM60和SM80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SM0组(P0.05)。(4)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在SM40-80组显著降低(P0.05),SM20和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力显著升高(P0.05)。(5)与SM60组相比,HSM60组幼鱼WGR、SGR和DFI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AST和ALT活力显著升高(P0.05),FAS活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豆粕可替代40%的鱼粉而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更高的替代量会对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相同的替代水平,幼鱼对酶解豆粕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66.
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高温脱脂豆粕分别进行先粉碎后超声、先超声后粉碎和直接粉碎处理之后,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然后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所得SPI并测定其水解度(DH),以观察超声波处理对SPI提取率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SPI提取率分别为55.21%、53.46%和36.21%,蛋白含量分别为79.74%、79.23%和82.99%.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SPI的水解度分别为10.42%、9.39%和7.35%,11.56%、10.53%和8.08%.超声波处理极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但对SPI的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此外,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SPI的水解度.  相似文献   
67.
1.6 鱼类脂蛋白的基因调控 鱼类脂蛋白不仅密度、大小和组成部分比例是不均一的,而且载脂蛋白部分的组成也不同,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唯一具有化学和免疫学独立特性的组成部分.其中,VLDL主要由载脂蛋白B(apo B)组成,也包括apo A-II和apo C.LDL主要含apo B,而HDL主要含apo A-I,其次是apo A-II.apo AI-1作为血清HDL中的主要组成蛋白,是LCAT潜在的激活因子,有利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去除.大西洋鲑肝和肌肉表达的是apo A-I的前体,而apo A-I的表达在小肠内才显现出来.apo C-II作为LPL的激活辅因子,在血清脂蛋白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Yan Shen等(2000)对虹鳟的apo C-II序列测定发现,apo C-II存在于所有的脂蛋白中,包括LDL,10 ℃时虹鳟的血清比人类的血清对LPL表现出更高的激活能力,因此,虹鳟apo C-II的表达受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均在S3组最低,显著低于S5和S6组(P0.05)。2)S4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S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相似文献   
69.
麻醉剂MS-222及其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剂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捕捉、运输、取样、测量等渔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和受到的损伤,以达到提高成活率和提供准确科学数据的目的.麻醉剂MS-222具有使用浓度低,入静快,作用时间长,复苏快,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目前,MS-222是美国FDA(Ir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的唯一能用于食用鱼的麻醉剂.MS-222于1920年首次合成,但是后来才发现它对冷血动物的麻醉效果良好,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受各国水产养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0.
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摄食习性等方面阐述了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圆斑星鲽的养殖技术,包括人工繁殖和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