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特异性引物从重组质粒pMD-2E8ScFv和pMD-gE中PCR扩增出2E8基因(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和kgE基因(PRVgE主要抗原编码区),采用重叠延伸(SOE)PCR法拼接成融合的双功能分子2E8kgE,经BamH I和EcoR I双酶切,纯化后,克隆至BamH I和EcoR I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Trx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Trx-2E8kgE;将pET-Trx-2E8kgE转化至BL21plysS中,在IPTG诱导下表达具有双功能的融合蛋白,经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plysS表达出约60.1 kD的目的蛋白,与猪伪狂犬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2E8kgE融合蛋白既能够与人红细胞结合,又能够与PRV抗体反应,具有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2.
1999年 8月广西玉林的养鸭大户送来一批一周龄左右的死亡雏鸭 ,称其养的 2 0 0 0多只雏鸭死亡过半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经临床剖检病变很象小鸭肝炎 ,我们采集了几份死鸭肝病料进行分离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鸭瘟病毒阳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由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博士惠赠。鸭胚与2日龄雏鸭购自本市健康鸭场孵化场。1 .2 病料处理对病鸭的肝脏先进行细菌分离 ,镜检。然后按常规方法作成 1 :5乳剂 ,离心取上清液 ,检验无菌后 ,-2 0℃保存备用。1 .3 病毒分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 1 1日…  相似文献   
33.
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对广西11个猪场的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了田间免疫试验,共免疫1713头猪,并于免疫前后检测了247头猪的细小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后有95.6%的猪HI抗体上升。效检与田间试验的结果相一致。观察了121头免疫猪产仔成绩,免疫猪比对照猪平均每窝多产活仔2.9头,少产死胎、木乃伊、弱仔3.6头。近年来我们的研究证明,广西猪群普遍存在并广泛流行猪细小病毒病。为了更有效的防制本病,我们研究出一自然弱毒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的田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在猫科动物中高度流行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猫科动物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胃肠炎等疾病。目前研究证明疫苗免疫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此外,已开展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研究,并成功表达外源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特定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病毒致病机理、构建杯状病毒嵌合载体疫苗打下了基础。本文从FCV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产物、致病机理、流行病学及疫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35.
应用RT-PCR方法对来自广西5个猪场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的37份病料和2份细胞培养物进行了检测,检出阳性30份,阳性率为76.92%;5个猪场均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结果表明,本病在广西的猪场中普遍存在.RT-PCR检测PEDV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6.
广西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6个市的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4个猪场统计,在11090头猪中,患流行性腹泻的猪4658头,发病率为42%;死亡265头,病死率为5.69%。对6个猪场的170头份血清检测,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8.24%。结果表明广西的一些规模化猪场有猪流行性腹泻存在。  相似文献   
37.
广西山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牧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各地引种频繁,在引种中疏忽了对该病的检疫,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为摸清疫情,消除隐患,从2003年8月到2005年10月对全区山羊传统主产区和新养殖区的11市28县(区)进行山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现场采血,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待检。1.2抗原及标准阳性血清试管凝集抗原购自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所,批号2004-03,有效期2006.03。阴性血清自备,批号2003-1,有效期2008.06。1.3方法具体操作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的规定进行。血清先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阳性和可疑样品再做试管凝集试验进一步确认,判断标准为:血清稀释1∶50出现“ ”以上凝集,判为阳性。2结果检测南宁、崇左、北海、梧州、贺州、桂林、河池、防城港、来宾、百色和柳州11市的28县(区)共1469份血清,检测结果如表1。3小结检测区内11个市28个县(区)共1469份血清,结果阳性18份,阳性率为1.23%。检出的18份阳性血清均来自柳州市的一个养羊点,经现场重新采血,试管凝集试验确...  相似文献   
38.
用三批PPV-N株弱毒疫苗分别在三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区域试验,共免疫后备母猪32930头,观察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结果表明,三批苗均能使豚鼠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猪只注苗后食欲、体温均正常,无任何不良临床反应.平均每胎产健活仔10.96头,而死胎仅为0.52头,说明PPV-N株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39.
猪细小病毒N株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察不同温度对猪细小病毒N株血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条件下十分稳定,作用28d血凝滴度变化不大,只下降1~3个滴度;在60℃恒温水浴下的血凝滴度变化缓慢,血凝滴度在前7d-直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血凝的稳定性迅速降低,短时间内即可失去血凝活性,在75℃1h、80℃10min、85℃5min,检测不出病毒血凝活性.由此证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60℃时血凝活性十分稳定,对热有很强的抵抗力,为将该弱毒株开发成方便运输、保存和使用的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田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猪细小病毒感染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猪群,为了有效防制该病,我们研制出能预防该病感染的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疫苗(PPV-N株)[1].该弱毒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2].我们按要求制备三批PPV-N株弱毒疫苗对三个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进行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