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番鸭花肝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3株病毒.定名为NM1、NM2、NM3。这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100%,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耐热、耐酸,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磷钨酸负染,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少量空心)的病毒粒子,其直径66~70nm,无囊膜,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52.
设计两对引物,对广西分离的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PPV-N株)结构蛋白VP1基因进行分段PCR扩增与测序,并与中国湖北、四川及加拿大、西班牙等地PPV毒株的VP1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的VP1基因变异很小,发现存在有6个核苷酸高变位点。PPV-N株与加拿大NADL-2株的VP1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它们的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6%,这为判断PPV-N株和NADL-2株均同属PPV弱毒株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因,筛选敏感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后,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细菌主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分离出3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致病性。3株细菌均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具有较强耐药性。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黏质沙雷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4.
由于猪细小病毒(PPV)血清型单一及其高免疫原性,使得疫苗接种成为控制PPV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检测PPV疫苗的效力要求使用PPV血清阴性的母猪,不仅成本高,而且管理和操作费时费力,同时不容易找到PPV血清阴性的母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外曾试图寻找一种实验动物模型作为PPV疫苗效力检测。Joo等[1]曾报道用豚鼠、兔和猪对PPV灭活苗的抗体反应,证明豚鼠和兔对PPV疫苗的血清学反应与猪相似,提供了用实验动物作为PPV疫苗效力试验的可能性。国内潘雪珠等[2]也证明了豚鼠对PPV灭活苗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细环病毒(Torque teno virus,TTV)在广西猪群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运用Nest-PCR方法,对2009—2011年采自广西140个规模猪场的156份血液、流产胎儿及肺脏、脾脏、肾脏、肝脏、淋巴结等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的非编码区(UTR)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部分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典型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检测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广西猪群中TTV总感染率达到93.6%,TTV2的感染率(76.9%)不仅明显高于TTV1(16.7%),且毒株间遗传变异较大。TTV多与PCV2和PRRSV混合感染,且以与PRRSV混合感染率更高(64.29%)。猪群中存在2重、3重,甚至4重TTV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临床上TTV与细菌的混合感染(或细菌继发感染)以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多见。本研究证实在广西猪群中存在TTV感染,且存在普遍的TTV与PRRSV、PCV2和CSF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6.
为确诊某猪场猪发病死亡原因,采集死亡猪病变组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并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猪肺脏分离到1株奇异变形杆菌GX-PM1,与GenBank收录的奇异变形杆菌AYQ-1株同源性高达99.9%;小鼠致病性试验鉴定为强毒株: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氨苄为极敏,对青霉素G、头孢拉定、左氟沙星等为高敏,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药物效果为中敏,对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等8种药物完全耐药;对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发现在该菌株中存在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耐药基因;GX-PM1株毒力基因型为ureC(-)、atfA(+)、pmfA (+)、zapA (+)、mrpA (-)、atfC (+)、ucaA (+)、rsbA (-);生物膜实验研究表明,分离株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为强黏附型(+++)。本研究表明此疫情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可用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7.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 ,是由细小病毒引起 ,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喘气和腹泻为主要症状。1985年以来 ,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该病 ,对 1- 3周龄雏番鸭危害极大。 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 80 %的番鸭细小病毒病 ,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1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 ,为了明确病因 ,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病料 ,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从广西的南宁、北流、博白等地采集 2 0余份病料分离出3株病毒 ,代号为A17、M2 、M3。将三个毒株分别在鸭胚中盲…  相似文献   
58.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喘气和腹泻为主要症状.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该病,对1-3周龄雏番鸭危害极大.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80%的番鸭细小病毒病,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1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为了明确病因,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59.
广西番鸭细小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 5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了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的番鸭细小病毒病 ,对 1 -3周龄的雏番鸭危害极大。 1 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 80 %的番鸭细小病毒病 ,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 1 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 ,为了明确病因 ,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的病料 ,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从南宁市郊、北流、博白、柳州等地采集 2 0余份病死雏番鸭的肝、脾、胰等脏器 ,用含双抗的Hank’s液按 1∶5的比例磨成组织混悬液 ,…  相似文献   
60.
猪细小病毒N株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PV-N株常规接种量的5倍和10倍接种PPV HI抗体阴性4月龄小猪、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接种后第5,7、9天未能从血液中检测到病毒血症,鼻咽和直肠拭子未分离到病毒,无任何异常临床症状,母猪产仔正常,初生仔猪PPV HI抗体阴性,而未接种的对照猪产仔正常,没发现同居感染.以上研究证明PPV N株对4月龄小猪,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