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57篇
  89篇
综合类   666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阐明葡萄NF-Y核因子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和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从葡萄全基因组中鉴定出24个VvNF-Y核因子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132~345 aa, pI为4.62~9.83,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发现葡萄NF-Y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进化树可分为3个亚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葡萄NF-Y基因家族具有大量核心元件,如光响应元件和响应多种激素和环境信号的元件,且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VvNF-Y的3个亚族均含有保守区;此外,选择性压力分析表明8对基因对的Ka/Ks均小于0.5,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作用;qRT-PCR结果表明在500μmol·L~(-1) ABA、10%PEG和200 mmol·L~(-1)NaCl处理时,VvNF-YA2、VvNF-YB3、VvNF-YB4和VvNF-YC3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且在10%PEG条件下,VvNF-YA1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其余NF-Y核因子家族成员在受到ABA、NaCl和PEG处理时表达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NF-Y核因子在参与葡萄不同的非生物胁迫时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为葡萄抗逆性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2.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83.
针对松材线虫疫木所处环境复杂、难以携带普通林业设备到达疫木位置的问题,需对实地铣削松材线虫疫木树蔸粉碎机的切削刀具进行减阻特性研究,最终达到设备轻量化的目的.阐述了树蔸粉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以切削刀具单刀片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的Ls-Dyna有限元显式求解程序进行松材线虫疫木树蔸铣削过程的仿真计算,构...  相似文献   
84.
为开展碳、氮、氢、氧(C、H、O、N)稳定同位素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δ13C、δ15N、δ2H、δ18O值,本研究以甘肃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作为对照,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采用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结果表明,新疆、甘肃两个产区香梨与陕西产区红香酥梨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疆产区的66份库尔勒香梨判别准确率为95.45%;甘肃产区的20份香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60%;陕西产区的23份红香酥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95.65%。C、N、H、O 4种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但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与甘肃香梨鉴别方面,误判率较高,如果能结合其他鉴别技术,则有可能出现较好的鉴别效果。本研究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由捡拾粉碎单元、对辊滑切支撑单元、支撑板和机壳等组成。在异速动态双支撑条件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玉米秸秆动力学分析和秸秆漏捡面积分析,对捡拾粉碎刀和对辊滑切支撑刀进行设计,建立了影响秸秆粉碎合格率的数学模型。以捡拾粉碎刀转速、L型甩刀折弯角、L型甩刀刃口长度和滑切支撑刀滑切角为因素,秸秆粉碎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切支撑刀滑切角45°、捡拾粉碎刀转速1 700 r/min、L型甩刀刃口长度45 mm和L型甩刀折弯角40°时,玉米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2.58%,与预测值误差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提出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和研制的秸秆粉碎装置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
从成熟卵子的核相与体外促熟,精子的顶体反应,受精膜的形成,极体的释放与雌雄原核的形成以及多精入卵方面综述了贝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聚焦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大新县种植苦丁茶历史悠久,有“中国苦丁茶之乡”的称号,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特色产业。但大新县在苦丁茶的发展上却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大新县发展苦丁茶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设优质苦丁茶基地、延伸苦丁茶产业链、发掘和利用大新县苦丁茶文化的资源优势等苦丁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学生档案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作为自我评价的主体,学生并不能积极充分地参与到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中去,从而使其所具有的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受到了限制。文章探讨了教师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以山桃种子为材料,以桃杏种子为对照,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其成分,对比了3种植物种子含油量及成分.结果发现,3种植物种子油脂中均含有较多的棕榈酸和油酸,其中,山桃种子中棕榈酸含量(33.611%)显著高于杏(23.991%)和桃(14.517%),山桃种子中油酸含量(51.87%)高于杏(38.964%)而略低于桃(59.232%).棕榈酸和油酸均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研究结果为山桃作为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为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不同器官和上3/4植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试验选用郑丹958、鲁单9088、大京九3912和登海605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优良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新鲜和干物质基础上对完熟期玉米的上3/4茎、下1/4茎、叶片(含叶鞘)、果穗和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新鲜和干物质基础上,登海605玉米植株上3/4茎、下1/4茎、叶片(含叶鞘)、果穗和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郑丹958的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鲁单9088(P < 0.05)。(2)新鲜基础上,登海605的果穗和上3/4植株的产量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大京九3912和郑丹958(P < 0.05),大京九3912和郑丹958显著高于鲁单9088(P < 0.05)。登海605和大京九3912的果穗和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而登海605的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大京九3912、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3)干物质基础上,登海605上3/4植株的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较大京九3912提高18.95%(P < 0.05),大京九3912较郑丹958和鲁单9088分别提高17.99%和21.56%(P < 0.05)。登海605上3/4植株单位土地面积的蛋白质产量和总能产量较大京九3912、郑丹958和鲁单9088分别提高28.33%、44.47%、36.97%和33.13%、43.39%、37.99%(P < 0.05)。综上所述,不同玉米品种之间,不同器官和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差异很大。本研究条件下,四种玉米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顺序为:登海605>大京九3912>郑丹958>鲁单9088。 [关键词] 玉米|品种|蛋白质|总能|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