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进行鸡体强效艾美尔球虫苗生物免疫毒力、安全范围的测定。试验分两个阶段,共100 只鸡。第一阶段对3 日龄雏鸡分组免疫,隔离饲养。1,2,3,4,5,6 个组分别予以标准剂量,5,10,20,30、40 倍剂量免疫,第7 组为空白对照组,6 d 后剖杀部分鸡只,观察到1 倍、5 倍剂量组没有病变或病变很轻微,10 倍、20 倍病变很轻,30 倍、40 倍剂量组发现轻度病变,但病变程度不可忽视;空白组和标准剂量组及 5倍剂量组鸡只在增重上无显著差异。第二 阶段是首免后第16 d,将首免1 倍剂量剩余鸡只又分为7 组,分别予以标准剂量,5,10、20,30,40 倍剂量免疫,第7 组为免疫空白对照组,首免空白组剩余鸡只为第8组,做空白组,6 d 剖杀,发现标准剂量组基本上无病变,5、10 倍组病变很轻微,20、30、40 倍组病变也很轻,且病变程度不一,基本上对鸡体没什么影响;8 组鸡只在增重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鸡球虫病的疫苗控制及其流行病学检测的新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球虫病是由顶复器门艾美耳属的几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引起的,它一直是造成现代养禽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是由7种艾美耳球虫(通常是几种混合感染)在肠道内反复发生无性或有性繁殖所致,虽然球虫病在集约化养禽场临床感染相对较少,但亚临床感染却非常普遍。据估计每年在英国(约7-8亿只肉鸡)因球虫感染造成的损失至少达0-42亿英磅,其中74%是由于亚临床感染对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其余则花费在预防和治疗上(Williams,1999)。在集约化养鸡场(尤其在肉鸡场),控制艾美耳球虫感染主要通过饲料中…  相似文献   
53.
食品安全背景下的鸡球虫病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索勋 《中国家禽》2002,24(3):5-10
养禽界一致承认,30年来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抗球虫药,也就是说没有抗球虫药,便不会有集约化养鸡业的今天.截至今日,控制球虫病的主导手段仍然是化药防治,但是这种局面已使人们产生了忧虑:第一是耐药性问题,其二是药物残留问题.科学家渐渐发现抗球虫药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对肉、蛋等产品的药物残留标准定得越来越高,并制定法规严格限制或禁止抗球虫药物作为添加剂使用.这无异于宣布这些药物不能在出口的鸡群中出现,致使我国山东、吉林、广东等地出口的肉鸡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现在,寄生虫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免疫预防应尽快取代球虫药在球虫病控制领域占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4.
强效艾美耳鸡球虫苗Ⅰ型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索勋  汪明 《畜牧兽医学报》2001,32(3):265-269
本文报道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I型对AA肉用仔鸡的田间免疫效果,马杜霉素或地克珠利作为对照药物,另一组以不用任何制球虫药物作为对照,实验显示,与马杜霉素相比,使用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I型后,AA肉用仔鸡在增重,饲料效率和成活率方面的优势,与地克球利相比,使用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I型后,AA肉用仔鸡在增重和饲料效率方面,效果相当,但成活率高1%,与不用抗球虫药物组相比,使用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I型后,鸡群在增重,饲料效率,成活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5.
家兔球虫病由于感染率高,致病性强而成为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公认的家兔球虫有11个有效种,其中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和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呈高致病性;细胞免疫在抗球虫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已有6种艾美耳球虫的早熟弱毒株被成功选育,为免疫预防家兔球虫病提供了潜在的可能。结合课题组调查研究结果,对家兔球虫病原种类、免疫应答特点、致病性及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有效控制家兔球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核仁小;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后者因核极多,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7.
2006~2008年,北京动物园繁殖的17只1.5~3.5月龄丹顶鹤幼鹤出现厌食、精神倦怠、呼吸困难等症状。采用PCR方法鉴定病原,使用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氧化酶Ⅰ、18S rRNA及线粒体部分非编码区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疟原虫序列,经DNAMAN软件处理分析,并对Cytb序列用软件MEGA 4.0建NJ树。序列分析表明丹顶鹤血孢子虫靶序列与鸟疟原虫序列相似性达到98%以上,进化关系分析表明与残疟原虫各株属同一个种群,证明该病病原为残疟原虫。但该血孢子虫与残疟原虫已报道各株形态有一定差异,可能为寄生于丹顶鹤的一个新基因型。  相似文献   
58.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的有核细胞.如今,刚地弓形虫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卫生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世界人群的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率约为25%,在法国和巴西,人的刚地弓形虫血清阳性率甚至高达75%~80%,我国各地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从0.13%到47.13%不等.刚地弓形虫具备精密而复杂的细胞入侵、细胞内分裂和逸出机制.在这3个过程中,刚地弓形虫的各种蛋白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刚地弓形虫的蛋白质合成、分拣和分泌机制逐渐成为寄生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既可以更好的揭示刚地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又可以为其他寄生虫研究,如疟原虫,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刚地弓形虫虫体内外蛋白质的分拣与分泌定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由于免疫预防还没有完全普及 ,迄今为止 ,控制肉仔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化药防治 ,而耐药性产生又缩短了许多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 ,因此引进新的抗球虫药就显得重要。本试验旨在证实癸氧喹酯预混剂的抗球虫药效 ,为引进该药在我国使用提供试验数据。1 材料1 .1 药物 癸氧  相似文献   
60.
鸡球虫病是阻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地克珠利作为一种低毒、广谱、高效的抗球虫药物得到了广泛使用,但长期使用导致鸡球虫耐药株广泛出现。为了探究鸡球虫对地克珠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采用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诱导耐药株,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柔嫩艾美耳球虫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株相比,耐药株在蛋白激酶(EVM0000192)基因存在2个非同义突变,推测其与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地克珠利耐药性的产生有关,本试验为后续利用更多耐药株的SNP来发掘地克珠利耐药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