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对平养鸡群的免疫效果.实验Ⅰ比较了免疫鸡群和对照鸡群在接种后1,2,3,4,5,6周的肠道病变分。结果表明免疫鸡群较自然感染建立免疫的对照鸡群的免疫整齐度高,判断依据是免疫后2周盲肠细小、内容物亦少的眼观指标。实验Ⅱ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在攻虫后的三处肠道病变.结果表明免疫鸡群对大剂量卵囊攻击有很强的抵抗力,不免疫不用药组对相同剂量的卵囊攻击抵抗力表现不整齐,不免疫用药鸡群对攻虫没有抵抗力.实验Ⅲ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免疫鸡群生长均匀(标准差小),但在接种后第7~14d 有个生长抑制期,第15~21d 有个生长代偿期,第21d 之后生长情况优于不免疫不用药组而不免疫用药组相当.三个实验的排卵囊曲线显示,免疫鸡群有两个排卵囊高峰,第一个在免疫后第5d,第二个在第12~13d.  相似文献   
62.
为了证实蛋用鹌鹑的正常体温,掌握其生理变化的一般规律,采用双因变量多因素,2个处理6个重复的设计方案,选被试鹌鹑12只,依据性别不同分成2个处理,在不同的测定时间内,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鹌鹑的翼下体温和呼吸频率进行了测定、记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鹌鹑(♀,♂)平均体温为:(41.93±0.53)℃,其中雄鹌鹑(♂)的平均体温:(41.81±0.58)℃,雌鹌鹑(♀)平均体温:(42.04±0.44)℃.在昼夜之间,群体平均体温最高的时间是上午9:10,最低的时间是晚18:00,与其它畜禽的体温变化规律区别明显;研究证实了蛋用鹌鹑的正常体温,首次发现了鹌鹑特有的体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摘 要:为了证实蛋用鹌鹑的正常体温,掌握其生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设计并实施了本试验。试验采用双因变量多因素,2个处理6个复的设计方案,选被试鹌鹑12只,依据性别不同分成2个处理,在不同的测定时间内,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鹌鹑的翼下体温和呼吸频率进行了测定、记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鹌鹑(♀,♂)平均体温为:41.93℃±0.53℃ ,其中雄鹌鹑(♂)的平均体温:41.81℃±0.58℃,雌鹌鹑(♀)平均体温:42.04℃±0.44℃ 。在昼夜之间, 群体平均体温最高的时间是上午9:10,最低的时间是晚18:00,与其它畜禽的体温变化规律区别明显;研究证实了蛋用鹌鹑的正常体温,首次发现了鹌鹑特有的体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4.
四种兔艾美耳球虫卵囊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4种兔艾美耳球虫经口接种45日龄无球虫感染兔,接种剂量为1×104个卵囊/兔。感染后4d~20d,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每天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肠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多,为365.76×106个,中型艾美耳球虫为317.26×106个、黄艾美耳球虫为304.36×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少,为200.12×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6.5天有卵囊排出,第10.5天达到高峰(66.50×106个/只),占总量的33.23%;肠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3天达到高峰(138.40×106个/只),占总量的37.83%;黄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1天达到高峰(102.80×106个/只),占总量的33.78%;中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4.5天有卵囊排出,第6.5天达到高峰(167.8×106个/只),占总量的52.89%。  相似文献   
65.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估计全世界至少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1],中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7.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  相似文献   
66.
新城疫是当今伞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城疫,需要对病毒的致病性以及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分子机制进行更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莫能菌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膜ATP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控制鸡球虫病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药物防治.长期的药物压力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球虫抗药性的产生.迄今为止,生产中所有使用过的抗球虫药均可以从野外分离出相应的抗药性虫株[1].  相似文献   
68.
我国的肉鸡的主要饲养方式是在农户地面群养,每群2 000~6 000只.这种农户通常有1~4栋鸡舍,每个鸡舍大约9 ×26 m2,因为鸡舍的条件差,容易导致球虫病暴发.为了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农户经常盲目使用抗球虫药物,从而导致抗药性的普遍出现.亚临床球虫病继而成为一大危害,必须采用其他的控制方法,如接种疫苗.目前商业球虫疫苗在肉鸡养殖业比较广泛的使用,这些疫苗主要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3种国内最常见的肉鸡球虫[1].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