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菌对粘液的趋化作用在其对粘液层定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趋化作用是病原菌的毒力机制之一。为了解病原性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作用,本文采用改良的毛细管法研究了细菌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pH值、NaCl浓度、碳水化合物等对河流弧菌趋化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量随着菌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室温下河流弧菌的趋化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0 min趋于饱和;孵育温度在4~15 ℃范围内趋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15 ℃时达最大值;pH值为8时细菌的趋化性最强;NaCl浓度超过0.8 %,河流弧菌的趋化性随着浓度升高而显著减弱(P<0.05);7种碳水化合物中甘露醇、乳糖、甘露糖能够极显著地促进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作用(P<0.01)。以上结果说明:牙鲆表皮粘液对河流弧菌有较强的趋化作用,该趋化作用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本文所揭示的河流弧菌趋化特性将对养殖牙鲆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免疫诱导的中国明对虾溶菌酶样抗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讨对虾溶菌酶类因子的免疫防御机制,从免疫诱导后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淋巴中分离到了一种具有溶菌酶活性的蛋白,在抗菌和分子特性方面与小鸡型溶菌酶做了比较。二者在酸性胶电泳中表现出相似的特性。抑菌试验表明,溶菌酶样分子表现溶菌酶活性并且对革兰氏阴性(G-)的鳗弧菌也表现出明显抗性,而小鸡型溶菌酶未表现出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的抗性。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对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分离到的溶菌酶样分子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进行肽质谱分析,利用SequestTM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表明它不同于小鸡型溶菌酶。  相似文献   
13.
高体鰤胚胎、早期仔鱼发育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高体受精卵和早期仔色发育与盐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沉浮性,在盐度为30%。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32‰以上的海水,呈浮性;受精卵孵化的适盐范围为30-40‰,最适为32-35‰;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分布状态是:盐度低于30‰时,主要分布于中下层,活力差;盐度高于32‰时,主要分布中上层,活力好;在不同盐度和无投饵状态下,仔鱼生存指数SAI大小为:盐度25-40‰,SAI为10.20-18.80,其中在32-35‰时,SAI值最大(18.30-18.80)。从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及仔鱼的生存指数综合分析,高体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2-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网箱养殖杜氏Shi链球菌及其他常见病害的防治。链球菌病的防治:鱼种阶段在饲料中加入氨苄青霉素7.5g/1000尾/d,每个疗程5-7d,隔7-10d进行下一次疗程,使用4个疗程,90d内不发病;成鱼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G,剂量为;体重400-500g注射20-40万IU/尾,体重500-1000g注射40-80万IU/尾、体重1000g以上注射80万IU/尾1-3次,预防时110-120d内  相似文献   
15.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16.
采用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实验室制备的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U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对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MUG单管定量检测法检测数据的精确性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而且更为快速、经济.因此,该法适用于海水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在酶标板上成膜情况。结果显示,溶藻弧菌的生物膜的OD590在16h达到峰值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出现下降;在102~108cfu/mL范围内,不同的初始菌密度对生物膜的OD590影响并不显著;NaCl质量分数为4.5%时,所形成生物膜的OD590最高;30℃,溶藻弧菌的生物膜OD59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CaCl2,能够显著促进生物膜形成,而加入MgCl2对于生物膜的影响则不显著;经过大黄鱼表皮黏液包被后,96孔板中生物膜的OD590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1)。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能够在聚苯乙烯材料的96孔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且其生物膜的形成与多种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个体连续采血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条件下氟苯尼考以30 mg/kg的单剂量混饲口灌给药后在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利用DAS软件的统计矩原理计算每个个体的药时曲线关系,获得药动学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实验组间多个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 ℃、24 ℃和28 ℃实验组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7.839±1.125)、(13.010±2.334)和(18.267±3.717) 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500±2.070)、(4.500±1.414)和(3.429±0.926) h,这表明温度越高吸收越多越快。表观分布容积(Vz/F)分别为(3.964±0.594)、(2.466±0.672)和(1.841±0.485) L/kg,表明温度较高时氟苯尼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更多。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31.503±7.117)、(22.881±4.940)和(22.134±6.204) h,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1.243±5.166)、(14.994±4.293)和(14.656±5.061) h,24 ℃和28 ℃水温下的消除速率显著快于20 ℃实验〖JP〗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35.580±62.013)、(271.983±75.023)和(353.192±92.491)μg·h/mL,表明水温对相对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鱼怪病过去多见于鲫鱼,近年来发现雅罗鱼的鱼怪病患病率在某些地区也相当高。由于鱼怪的大量繁殖,不仅危害鲫鱼和雅罗鱼,而且侵袭其他鱼类的幼鱼,造成大量死亡。如黑龙江省五常县龙凤山水库,自1960年开始发现圆腹雅罗鱼(Leuciscus idus)患有鱼怪病,病鱼在所有捕获的雅罗鱼中占10%左右。由于对此没有引起重视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发病率逐年上升,最近几年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体受精卵和早期仔色发育与盐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沉浮性,在盐度为30%。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32‰以上的海水,呈浮性;受精卵孵化的适盐范围为30-40‰,最适为32-35‰;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分布状态是:盐度低于30‰时,主要分布于中下层,活力差;盐度高于32‰时,主要分布中上层,活力好;在不同盐度和无投饵状态下,仔鱼生存指数SAI大小为:盐度25-40‰,SAI为10.20-18.80,其中在32-35‰时,SAI值最大(18.30-18.80)。从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及仔鱼的生存指数综合分析,高体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