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606篇
农学   380篇
基础科学   463篇
  313篇
综合类   3958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2637篇
园艺   492篇
植物保护   32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杂一代羔羊的生长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在高寒牧区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羊体尺、体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南本F1比本地山羊6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分别较本地羊提高8.24%、12.27%和8.05%,差异显著;初生重、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较本地山羊提高59.12%、49.13%、57.12%和59.119%,差异极显著,杂种优势明显;6月龄南本F1比本地山羊增重5.96 kg,增加收入53.64元。  相似文献   
72.
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 N和”C双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结果期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结果前期吸收的 N在低氮(NO3一N 2.5 mol·L~,NH4+一N 0.25 mol·L )营养处理下分配于果实中的比率高于中氮(NO;一N 5.0 mol·L~,NH —N 0.5 mol·L )和高氮(NO;一N 11.0 mol‘L~,NH4+一N 1.0 mol·L )营养处理。氮水平制约着 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和再运转,很少影响”C在器官间的分配,但却制约着”C的运转和再分配,表现为中氮营养最有利于 C向果实中的再运转。碳氮营养平衡有利于碳素向生殖器官的运转和积累,这是低氮营养产量前高后低,高氮营养产量前低后高,中氮营养前后期产量均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3.
中国美利奴多胎细毛羊及杂交后代多胎性状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国内采用了多胎性状基因型诊断法对多胎性状进行选择。试验采集中国美利奴多胎细毛羊及其与Romilly·Hills杂交后代、横交一代样品数分别为 47份、3 8份、2 6份 ,提取DNA确定多胎主效基因FecB 位点 ,酶切检测纯合基因BB、杂合基因B 和非多胎基因 。通过检测 ,三种基因型占样品数百分比分别为 :多胎细毛羊为 2 5 5 3 %、48 94%、2 5 5 3 % ,基因型与产羔符合率为 85 3 7% ;杂交一代为 0、76 3 2 %、2 3 68% ,基因型与产羔符合率为 76 19% ;横交一代为3 0 77%、5 7 69%、11 5 4%。在多胎性状的选择中 ,要坚决剔除非多胎基因个体 ,以缩短选育时间。  相似文献   
74.
黑毛福建兔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毛福建兔是福建省古老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闽中山区。它体型小、生长慢、杂色毛。近几年,某些兔场过度追求肉兔产量,盲目开展经济杂交,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致使某些地方黑毛福建兔出现品种混杂、种质退化、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不稳定、体型逐渐变小、种群越来越小的现象。若不采取保种选育措施,古老的地方品种将有灭绝的可能。黑毛福建兔具有繁殖性能良好、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优点,是优良的遗传育种基因库。为了拯救、保护、利用地方品种资源,2001年我们对黑毛福建兔进行3个世代连续选育,并于2003年12月19日通过专家验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新疆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相比,新疆畜牧业发展已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加快推进新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畜牧业尽快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新疆实际。对如何加快推进新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6.
连用5头经产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γ-亚麻酸制剂(RPGLA),通过比较添加前后血浆和乳中γ-亚麻酸(GLA)含量变化,探讨了RPGLA的添加对血液和乳中γ-亚麻酸含量的影响。RPGLA中含有脂肪52.5%和γ-亚麻酸3.5%。每天分别早晚两次饲喂150gRPGLA,试验期间的日粮和饲养管理是一致的。添加前测定一次血浆和乳中GLA含量.添加后测定了5次。结果显示:RPGLA添加后血液中GLA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前乳中GLA含量(mg/kg)及其产量(mg/d)分别为11.5和310.3,而添加后第4、9、14、19、22天分别为25.7、19.0、26.3、24.8、27.7和663.0、493.1、737.7、705.0、769.7.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泌乳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γ-亚麻酸可大幅度提高血浆和乳中γ-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新疆干旱区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苜蓿在各地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已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农牧结合的纽带.作者在新疆喀什地区对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多年的种植试验示范,积累了干旱区苜蓿种植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重新认识和重视苜蓿生产的作用出发,强化农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对其生产者的指导与服务,切实提高苜蓿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再利用CNCPS法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类粗饲料中,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酒糟类和鲜草类(P0.05);淀粉和果胶占碳水化合物(CB1/CHO)比例在5类粗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类不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C/CHO)比例显著高于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NSC/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糖类占碳水化合物(CA/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P0.05);秸秆类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B2/CHO)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P0.05);不同类型粗饲料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相似,仅酒糟类和秸秆类中不可降解蛋白质占粗蛋白质(PC/C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其余4种可降解蛋白质差异不显著(0.05)。由此可见,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中CHO含量较高,CHO中以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CB2,粗蛋白质中以非蛋白氮(PA)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为主。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提示鲜草类和干草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中各组分比例更符合牦牛等反刍动物的消化特性,而酒糟类和秸秆类在牦牛等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时应控制其用量。  相似文献   
79.
对新疆褐牛养殖场来说,犊牛群频繁地发生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其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到养牛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分析一些对牛群呼吸道疾病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各新疆褐牛养殖场对其的认识度,进而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减少畜牧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0.
土壤酶(soil enzyme)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催化剂,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1191~2656 m海拔草原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酶进行研究,以期解释土壤酶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肥力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海拔及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0.237~0.722 mg·(g·20 min)-1,碱性磷酸酶活性0.767~2.673 mg·(g·24 h)-1,脲酶活性0.029~0.106 mg·(g·24 h)-1,蔗糖酶活性3.384~23.801 mg·(g·24 h)-1。土壤表层酶活性均大于中、底层,且酶活性随海拔的增加而上升,各土层、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0~20 cm土层,海拔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r=0.854**),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24*);20~40 cm土层,海拔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66*);在40~60 cm土层,海拔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r=0.796*)。在研究中还发现随土层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