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试验选用96只45日龄健康黄羽肉鸡,按照每组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研究棉粕源生物发酵饲料对黄羽肉鸡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Ⅰ组为空白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6%基础发酵底物;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添加6%的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饲料、酿酒酵母发酵饲料、热带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饲料.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Ⅱ组钙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粗灰分、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浆白蛋白、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蛋白含量Ⅱ组增加,Ⅲ、Ⅳ组降低,甘油三酯、磷含量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除Ⅳ组提高外,其余各试验组有所降低;试验组血浆IgG、IgA、IgM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科宝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发酵棉粕;试验组分别添加3%、6%、9%发酵棉粕代替豆粕。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1~42 d)2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 d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棉粕组肉鸡2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阶段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升高,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6%组42 d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发酵棉粕组(P0.05);试验组42日龄肉鸡屠体率升高,其中3%和6%发酵棉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21 d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6%发酵棉粕组效果最好;且42 d试验组血清钙(Ca)含量增加。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科宝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含量。  相似文献   
23.
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微生物、食品学、营养学、毒理学、药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随着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向宏观扩展和微观的深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将会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从代谢组学的提出、代谢组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在研究营养素与机体的相互关系中的应用、用于饲料营养对动物机体影响的评价、用于研究动物消化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及代谢组学在发酵饲料开发中的应用5个方面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其免疫性能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的发酵棉粕对肉仔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Ⅲ组变化最为明显。较Ⅰ组而言,Ⅲ组前、中、后期的总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96%、52.57%、28.53%(P<0.05);Ⅲ组前期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21.31%(P<0.01),中、后期则显著提高18.10%、19.00%(P<0.05);Ⅲ组中、后期Ca含量分别提高18.03%(P<0.01)、51.23%(P<0.05);Ⅲ组前、中期血清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4.55%、31.16%(P<0.05),后期血清P含量极显著提高27.65%(P<0.01);Ⅳ组后期总胆固醇含量较Ⅰ组显著降低21.22%(P<0.05)。②较Ⅰ组而言,Ⅱ组后期IgA含量显著提高11.07%(P<0.05),Ⅲ、Ⅳ组分别极显著提高24.41%、13.07%(P<0.01);Ⅱ组后期IgG含量显著提高15.27%(P<0.05),Ⅲ、Ⅳ组分别极显著提高28.09%、16.63%(P<0.01);Ⅲ组后期IgM含量极显著提高26.02%(P<0.01),Ⅱ、Ⅳ组分别显著提高11.13%、10.26%(P<0.05)。③与Ⅰ组相比,Ⅲ组前期脾脏指数显著提高55.86%(P<0.05),Ⅳ组极显著提高75.17%(P<0.01),Ⅳ组中、后期分别显著提高30.66%、44.68%(P<0.05);Ⅱ组前期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28.08%(P<0.05),Ⅲ、Ⅳ组前、中期分别极显著提高69.23%、46.54%、39.74%、37.18%(P<0.01),Ⅲ组后期显著提高64.71%(P<0.05)。因此,添加6%发酵棉粕组在提高总蛋白、白蛋白、Ca、P、IgA、IgG、IgM、法氏囊指数都要优于3%、9%发酵棉粕组,而9%发酵棉粕组在降低胆固醇含量和提高脾脏指数方面优于3%、6%发酵棉粕组。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Ⅳ组肌肉中亚麻酸含量比Ⅲ组显著提高了21.51%(P0.05),Ⅱ组、Ⅳ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Ⅰ组、Ⅲ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4.22%和9.04%(P0.05);3)Ⅵ组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较Ⅴ组显著提高了13.85%(P0.05);Ⅳ组、Ⅵ组肌肉中风味氨基酸(FAA)含量较Ⅲ组、Ⅴ组分别显著提高了6.04%和9.27%(P0.05),Ⅳ组、Ⅵ组肌肉中FAA比Ⅱ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55%和5.39%(P0.05);4)Ⅵ组肌肉中肌苷酸含量较Ⅴ组显著提高了10.81%(P0.05),其他各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2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科宝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发酵棉粕;试验组分别添加3%、6%、9%发酵棉粕代替豆粕。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1~42 d)2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 d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棉粕组肉鸡2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阶段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升高,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6%组42 d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发酵棉粕组(P<0.05);试验组42日龄肉鸡屠体率升高,其中3%和6%发酵棉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21 d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6%发酵棉粕组效果最好;且42 d试验组血清钙(Ca)含量增加。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科宝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含量。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研究外源乳酸菌对奶牛胃肠道活菌比例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选取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成年干奶牛,试验共分3期,每期正试期7 d,间隔期20 d。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第1期为空白对照组,第2、3期(试验组)分别在晨饲后1 h(10:00)打开瘤胃瘘管塞投喂植物乳杆菌和乳酸菌复合系的菌粉。每期试验最后3 d连续采集瘤胃液、十二指肠内容物以及直肠粪样,检测样品中活细菌占总细菌的比例以及VFA浓度。结果表明:在瘤胃中,添加外源乳酸菌复合系可以提高活菌比例,但降低了VFA浓度(P<0.05);在十二指肠中,乳酸菌复合系组活菌比例高于植物乳杆菌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菌复合系组的乙酸和总挥发酸(TVFA)浓度高于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P<0.05);在直肠中,不同处理组间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植物乳杆菌和乳酸菌复合系虽然可以提高瘤胃中活菌比例,但降低了瘤胃VFA浓度,对肠道后段活菌比例及VFA浓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fermented cotton meal fiber, FCMF)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方法】取120只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FCMF组),分别饲喂添加1.2%未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和1.2%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的日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栏笼养。【结果】各阶段两组的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35日龄时,FCMF组半净膛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全净膛率提高了3.63%(P<0.05)。在35日龄时,FCMF组的十二指肠绒隐比(VH/CD)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VH)与CO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与CON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56日龄时,FCMF组的回肠VH化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FCMF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十二指肠绒隐比及回肠绒毛高度,具有改善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促进肠道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肠道具有将肠腔内容物与机体内环境隔离的功能,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细菌、有毒物质、食物抗原等)侵入黏膜下层组织,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一过程中黏膜防御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分类、主要免疫因子以及营养因子对肠道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营养素和非营养素对非反刍动物肠道免疫机能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