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物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推广花生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花生主栽品种泉花7号、泉花8号为材料,研究普通膜、光解膜、稻草3种覆盖物栽培和未覆盖(裸地)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普通地膜、光解膜或稻草覆盖均能缩短花生生育期,提高株高、茎叶干物重;覆盖普通地膜和光解膜均能提高花生出苗率、单株生产力、百仁重、单株结果数、饱果数,而覆盖稻草降低出苗率、根系干物重、单株生产力、百仁重、单株结果数和饱果数。不同覆盖处理中,泉花7号和8号产量以光解膜覆盖最高,极显著增产34.20%和19.10%(P〈0.01),其次为普通膜覆盖,极显著或显著增产27.47%(P〈0.01)和16.54%(P〈0.05);稻草覆盖分别降低产量4.29%和11.19%。与对照相比,覆盖光解膜、普通膜处理可增加产值分别为6455-11025元/ha和5575-8790元/ha,而覆盖稻草经济效益减少1640-4430元/ha。【结论】不同覆盖物栽培方式各有优缺点,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环境采用适宜的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就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包气带土体中的氮素循环转化及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包气带土体中反硝化细菌对硝酸盐转化的作用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土壤包气带氮素转化的主要作用之一。该区包气带土体中由于有机物较少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因此对NO-3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强度也随深度加大而减弱,从而造成包气带土体中硝酸盐积累,进而污染地下水。如对包气带的有机碳源加以调控,可阻止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33.
在恒温箱和田间条件下,研究手工剥壳和机械脱壳方式对不同含水率春花生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手工剥壳的春花生种子含水率对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较小,以含水率6.23%的种子出苗率最高;采用机械脱壳的花生种子含水率对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较大,以含水率19.60%的种子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功能性寡糖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源功能性寡糖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只体重( 32.80±2.45) 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对照组不添加寡糖,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甘露寡糖、半乳甘露寡糖、果寡糖、寡木糖和异麦芽寡糖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3 d,正试期2d.结果表...  相似文献   
36.
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2011、2012年全国(长江片)花生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2年泉花551区试荚果产量分别为4699.5、5086.5kg·hm^-1,分别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和第1位,比中花15(CK)分别增产7.17%和13.12%,均达极显著水平;荚果产量主效应分别为0.26和0.50,说明该品种丰产性好;回归系数分别为1.1953和0.9596,说明对环境反应不敏感;高稳系数分别为71.53%和80.17%,说明该品种稳定性较好;由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可以看出,泉花551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7.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中的芪合成酶基因启动子被证明具有病原菌和胁迫诱导表达活性。现将芪合成酶基因置于增添不同增强子的该启动子下,构建4个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转化番茄的研究,并对转基因株系抗番茄灰霉病表现及其白藜芦醇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PCR-Southern鉴定,获得转基因株系4个共54株;不同载体转化的番茄株系对灰霉病抗性均高于野生型,但抗性存在差异;添加增强元件enhancer启动子启动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的番茄株系,可使白藜芦醇含量提高4.4倍。  相似文献   
38.
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但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对玉米产量等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后田间站秆4周时间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百粒干重、倒伏倒折性、穗腐病以及掉穗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生理成熟期各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普遍较高,成熟后田间站秆2周后,除郑单958和东单913外,其他玉米籽粒含水率均降至28%以下,其中粒收1号后期脱水速率最快,超过0.5%/d;百粒重成熟后2周时间内变化不显著,但超过2周,百粒重则显著下降;玉米倒伏倒折率表现为站秆2周变化不明显,2周后显著提高;穗腐病表现为随着站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可能与成熟后期雨水较多有关;除东单913和广德5号外,其余玉米掉穗率表现为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则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产量损失表现出与掉穗率一致的趋势,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产量损失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发现,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时间不宜超过2周,一般以7~12 d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9.
为给寒地紫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龙紫苏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叶用型紫苏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产量较高的种植因素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4.50万株/hm~2、复合肥450kg/hm~2。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影响顺序是密度复合肥播期;茎叶产量大于5 305.96kg/hm~2的理论组合方案:播期为5月7日,密度为5.3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为462.5kg/hm~2。生产中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数据,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龙紫苏1号的种植因素。  相似文献   
40.
大庆地区橡胶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庆盐碱地区引进6个橡胶草种质资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橡胶草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国内外种质资源表型外观差异大,国内种质资源叶片较多,国外种质资源叶片相对较少,但国外种质资源的根长度、根粗、生物产量及含胶量明显高于国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