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7篇
  11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地貌复杂性、地物多样性等特征使得全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的散射机制和散射强度相互交织,从而导致基于传统Wishart-H/α的全极化SAR数据难以实现喀斯特地区土地类型的有效划分。针对此问题,本文先用复Wishart距离测度对研究区土地类型样本进行聚类,同时利用H/α平面对研究区进行超盒聚类,然后根据超盒聚类结果平均相干矩阵与样本聚类结果平均相干矩阵间的复Wishart距离进行半监督分类,获得研究区土地类型划分的初步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建筑物与裸岩地敏感的极化总功率(Polarimetric-Total-Power,SPAN)和对林地、草地与耕地敏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对初步结果继续进行划分,最终将研究区土地类型划分为水体、林地、草地、耕地、建筑地和裸岩地,总体分类精度为81.45%;采用另一地势相对平缓、地形相对单一的典型喀斯特地区全极化SAR数据进行验证,在实现该地区土地类型划分的同时总体分类精度为85.66%。说明gai该研究方法能够实现喀斯特地区土地类型的准确划分。  相似文献   
93.
为探索毕节白蒜合理的拔薹技术,为毕节白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毕节白蒜进行摘薹和蒜薹伸长到7~10厘米时顶下不同叶开始拔薹处理,分析不同拔薹高度对白蒜的产质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蒜头产量以处理1(摘薹)最高,为721.36公斤/亩;处理5最低(第4叶开始拔薹),仅530.49公斤/亩。随着拔薹长度的增加,单只蒜头重依次下降,以处理1最高,为30.06克。蒜头、蒜薹总产值以处理2(顶下第1叶)最高,为5 127.43元/亩。根据蒜头、蒜薹的产质量及实际市场价格研究,最佳拔薹长度为顶下第1叶,对蒜头产量影响较小,且总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94.
大熊猫医疗管理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熊猫的医疗管理培训是培训大熊猫完成一些配合医疗行为的动作,以减少大熊猫的紧张感、降低大熊猫的麻醉风险、增加人员与动物的安全以及增进饲养员与大熊猫之间的感情,并依照大熊猫的特殊习性和能力设计的课程。大熊猫医疗管理培训是以大熊猫医学检查为目的,选择响板作为确认信号,以正面奖赏的方式进行确认训练,抓住培训时机,培训大熊猫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采血、徒手肌肉注射、腹部超声波等医学检查,做到及时性和累积性奖赏,确保人和大熊猫的安全,该培训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9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理论据实分析了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果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苹果商品化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模式的形式与内涵尚不完善,龙头企业少,果业产业链短且脆弱、生产、销售、加工各环节关联性差,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据此,从果业关联性、基地建设、贸易与深加工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构建提出了加快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模式?"果农+果农协会+龙头企业+市场"模式、"果农+中介组织协会+市场"模式与"果农+基地+县级龙头企业集团+市场"模式,及其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7.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 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GF1的2个亚型及IGF2相比,一致性分别低至26.2%、25.2%和21.9%。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IGF3基因先与IGF2聚类,再与IGF1汇聚构成IGF家族,最后IGFs与胰岛素聚类。组织表达模式显示IGF3在双棘黄姑鱼心脏、性腺、脑区均有表达,在性腺中表达最强。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IGF3在精巢发育期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卵巢成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此外,雌鱼在成熟期前、中、后脑IGF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雄鱼各脑区IGF3表达趋势呈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IGF3可能参与了双棘黄姑鱼精巢发育和卵巢成熟期生殖功能的调节,且前脑可能主要参与了IGF3在性腺表达的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98.
我国进出口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进出口动物性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兽药残留作为影响动物性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对造成兽药残留、检测水平等方面的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
香气是评价乌龙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通常表现为花果香气味。总结分析了倍半萜的反式-橙花叔醇及α-法呢烯、单萜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萜类化合物是乌龙茶中检测到的主要香气组分,香味阈值低,同时对乌龙茶萜类物质合成的部位、影响因素、代谢途径、前体物质以及对影响乌龙茶挥发性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限速反应及关键调控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侧重于非生物胁迫作用下乌龙茶加工过程萜类物质的代谢通路以及关键基因功能鉴定等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揭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
主要分析了洞庭湖区棉花早衰的特征和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为洞庭湖区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