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文章模拟了某人工开挖的景观湖在不同供水方式和供水流量下的水流流场。模拟结果说明,同级流量下分散供水比单点集中供水更能有效提高湖内整体水流流速。按分散供水方式,不同量级的供水流量下湖区内水流运动速度与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为保证湖区内水体的流动性,在与生态治理方案相协调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增加湖区分散供水点的流量。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S.suis2)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诱导菌株的gyrA和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与亲本药物敏感菌株和自然耐药菌株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对比,所有耐药诱导菌株GyrA QRDR均无特征性的氨基酸变异;而有62.5%耐药诱导菌株(5/8)的ParC QRDR在第83位氨基酸突变为赖氨酸.应用质子能驱动型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后,CCCP可以使耐药诱导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8倍~32倍.交叉耐药性结果显示,耐药诱导菌株获得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应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系统对副猪嗜血杆菌(HPS)血清4型gx033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经过DNA文库构建、测序、数据过滤和组装,绘制了全基因组草图.全基因组草图显示,HPS血清4型的基因组大小为2 155 493 bp,G+C含量为39.79%,含有编码基因2 189个,基因总长度1 881 801 bp.基因功能注释表明,849个基因功能尚不明确,1 340个基因被分为能量产生和转化、转录和细胞周期调控等19个功能组.该HPS血清4型全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为HPS病的致病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马尾藻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旨在观察马尾藻多糖(SP)对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用地塞米松作免疫抑制剂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测定了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血浆中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胸腺和脾脏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水平(N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血浆中溶菌酶含量、ACP活力和胸腺及脾脏中NO含量;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脏CAT活力;增强正常小鼠脾脏总SOD活力;显著降低正常小鼠脾脏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匀浆中XOD活力。因此,马尾藻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5.
为探索2种寄生性天敌联合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可行性,为生物防治提供天敌利用的新思路,本研究选取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开展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于双条杉天牛3龄幼虫的试验。研究发现:(1)中华甲虫蒲螨和双条杉天牛幼虫联合作用于双条杉天牛幼虫时,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均达到100%。(2)单种天敌寄生时,育出的中华甲虫蒲螨膨腹体和羽化成功的管氏肿腿蜂子代数量均在70以上;但当2种天敌同时寄生或者先后寄生时,各自育出的子代数量均显著下降。因此在生产上建议用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时,释放中华甲虫蒲螨约10天后再释放肿腿蜂,降低两者竞争同种寄主资源的概率,既能避开天敌竞争又可以让肿腿蜂去防控较高龄期的靶标害虫。研究结果可为多种天敌联合防控钻蛀性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南宁地区的奶水牛乳房炎致病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和PCR的方法对15份奶样进行了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多杀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溶血曼氏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病原检测,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15份样品中分离/扩增出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低敏,对其余19种药物耐药。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等8种药物高敏,对大观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中敏,对青霉素G等7种药物低敏,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2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采用细菌分离方法和PCR扩增法鉴定奶水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两者的符合率为100%,这7种水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PCR扩增法可作为快速诊断奶水牛乳房炎的手段。该场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分离株存在严重的耐药性,需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及用药措施,有效遏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为奶水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了了解广西地区奶牛、肉牛的牛库布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V)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从广西地区采集的奶牛粪便177份、肉牛粪便27份(共204份粪便,其中腹泻牛粪便82份,健康牛粪便122份)进行BKV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分析BKV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共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BKV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广西地区BKV的3D基因与国内外30株库布病毒的3D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BKV的感染率为2.94%(6/204),均从腹泻牛粪便中检出,其中奶牛和肉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26%(4/177)、7.41%(2/27),将6株毒株分别命名为BKV-GXGG01(贵港株)、BKV-GXHC01(河池株)、BKV-GXHC02(河池株)、BKV-GXNN01(南宁株)、BKV-GXNN02(南宁株)和BKV-GXNN03(南宁株);BK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和牛星状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感染率为66.67%(4/6),而单一感染率为33.33%(2/6);6株广西地区BKV毒株的3D基因间的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88.
新农药创制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基于现有品种研发与优化农药剂型能够显著减少农药流失、提升防治效果、提高农药利用率,是我国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目前的农药剂型中,可分散油悬浮剂因具有环境友好、润湿铺展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及增效作用明显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农药剂型之一。本文从可分散油悬浮剂定义、特点、研究进展、配方构成和筛选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或其他剂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