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引发DVH的主要病原体为鸭甲肝病毒(DHAV),其中1型鸭肝炎病毒在中国各省流行最广.本研究于2018年从山东某养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得到两株DHAV,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鉴定引起雏鸭患病的病原体为DHAV-1.经过纯化后,对SPF雏鸭进行致病...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V4株F基因的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RT_PCR方法对NDVV4 克隆株V4(Hr)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与克隆,并以Sanger’s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出其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F基因全长为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 个氨基酸的长肽。F蛋白的疏水构型有3 个强疏水区;F蛋白上共有12 个Cys 残基位点和5 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同其亲本毒株Queensland 相比,核苷酸同源率为99.3% ,氨基酸同源率98.7% 。上述主要功能区的序列完全一致,但其中7 个氨基酸的不同,的确导致了二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α_螺旋、β_折叠、β_转角和β_卷曲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而且单一的氨基酸差异足以导致二级结构的变化,如:214位的P对L的替换,就导致212 ~215 位连续的β_折叠变为一个α_螺旋和一个β_转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表达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转录本组中筛选获得的候选抗原基因Th细胞表位,以备免疫试验验证,为建立大规模、高通量、快速鉴定日本血吸虫Th细胞表位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按照序列在不同期别转录本的数量,从Feng L iu等公布的转录本组EST序列中筛选出期别差异表达基因,选择具有完整可读框的序列作为抗原候选基因,其所编码蛋白按照有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分为:信号肽跨膜结构组、非信号肽、跨膜结构组序列组。对编码蛋白应用表位预测服务器PRED-BALB/c、SYFPEIT、MHCPred、Rankpep分别对I-Ad、I-Ed、I-Ak、I-Ek型MHC分子进行表位预测。各期别各组筛选出5条最优混合预测表位。选择童虫期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组(m ep1)和非信号肽、跨膜结构组序列组(m ep2)的各5条最优15肽表位,分别设计并合成其编码核苷酸,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 )进行表达、纯化。结果筛选到不同期别差异表达基因166条。表位预测后,总共筛选出40条最优混合表位,各期别各组5条。将童虫期目的基因m ep1和m ep2成功合成和克隆到了表达载体pET-28 a( ),目的基因m ep1表达量很高,而m ep2未见表达,纯化得到m ep1表达蛋白。结论成功表达了串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原性、鉴定出有效表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研究,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方法应用PCR方法克隆Sj32KD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进行表达,利用H is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重组的Sj32KD抗原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克隆了ORF为1 272bP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32KD抗原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质粒Sj32-pET28 a,并在BL21(DE3)菌株中获得了分子量为47KD的特异性表达产物。应用Sj32KD重组抗原应用于检测羊日本血吸虫病,结果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85.71%,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5.45%。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Sj32KD抗原,原核表达融合蛋白有一定的诊断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Sj314C10基因的获得及其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cDNA末端扩增(RACE)技术结合“电子cDNA文库”筛选法,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期特异表达基因EST片段的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一含完整开放性阅读框(ORF)的基因序列(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847290)。经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其为日本血吸虫的一新基因,命名为Sj314C10。将该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把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培养;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鉴定,经分析表明与预期的结果一致。成功地构建了该基因的DNA疫苗,为该基因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 (Sj2 3抗原 )基因从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c)中亚克隆入转移载体 p Bac PAK- His1,构建了 p Bac PAK- his1- Sj2 3转移载体 ,并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 PCR鉴定得到重组病毒 ,经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纯化的重组病毒 ;SDS- PAGE显示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实现表达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6 0 0 0 ;重组 Sj2 3经 Western- Blot鉴定能够识别血吸虫感染多克隆兔血清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F48E9株F基因主要功能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试验首先以NDVF48E9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F基因cDNA第一链,再通过PCR技术扩增F基因的cDNA,然后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9中,经分子量比较、酶切分析、PCR等方法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NDVF48E9株F基因的阳性克隆。经初步序列分析,FA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D26/76)序列同源性为89%,FB段同源性为91%。二者的氨基酸序列表明,F48E9株F蛋白裂解位点与其它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相同,即112RRQRR116F117。这两段序列中包含的三个Cys残基和三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都相当保守。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病毒东北地区分离株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N D V 东北地区分离株 D B3 、 D B5 的基因组 R N A 为模板, 通过 R T P C R 技术扩增其 F 基因的c D N A,并将其克隆到质粒p U C19 中,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D H5α, 经分子量比较、酶切分析、 P C R 等鉴定方法证明, 我们分别获得了含有 N D V D B3 、 D B5 株 F基因的阳性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室在扩增血吸虫Wnt信号通路Frizzled受体家族新成员过程中,获得了一个新的七跨膜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seven transmembrane protein,Sj STMP)的编码基因,编码含有114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j STMP蛋白仅与Frizzled蛋白具有相似性,有7个穿膜区,N端也具有半胱氨酸富集区,具有作为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基础。Sj STMP的转录随发育调节,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性别间Sj STMP m RNA水平存在差异,在同一发育阶段的发育正常与发育不良虫体间Sj STMP m RNA水平也存在差异。Sj STMP蛋白在虫体组织内广泛分布,无组织特异性。Sj STMP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确定,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了解血吸虫发育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