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霉(Rhizopus sp.)MR020菌株所产胞外植酸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了2种植酸酶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000和40000,等电点分别为3.48和3.85。二者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5℃,最适pH分别为2.6和4.6。Ca^2+,Fe^2+和Mg^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和NBS^2对酶有抑  相似文献   
22.
植酸酶对蛋鸡磷利用率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72周龄豫州福蛋鸡,以玉米-大豆饼为基础日粮,降低总有效磷水平,进行添加植酸酶试验。该试验设4个处理1个对照;有效磷水平第1,2处理为0.29%,第3,4处理为0.25%;植酸酶添加量第1,3处理为0.05%,第2,4处理为0.10%;以全价料(总有效磷水平0.33%,不添加加植酸酶)作对照。结果表明,加酶各处理在产蛋率和蛋壳厚度等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加酶各处理的单只蛋重、蛋黄总磷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23.
SSR标记在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25个微卫星标记(SSR)对中国5个不同地区的野桑蚕及2个家蚕品种进行了多态性分折,共产生5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多于2个等位基因。表明微卫星标记能反映各品种之间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4.
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湖桑197号、育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湖桑32号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最高,达到了23.53%。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5.
黑豆蚜 [Aphiscraccivora (Koch) ]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寄主植物达 2 0 0余种。主要有豇豆、扁豆、菜豆、花生、蚕豆、豌豆、大豆、苜蓿、苕子、紫云英、甘蔗等。黑豆蚜能传播 4 0余种植物病毒病 ,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日本柄瘤蚜茧蜂 [Lysiphleb  相似文献   
26.
家蚕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利用插入片段长度在 7kb以上的家蚕基因组文库 ,采用目标重复序列杂交法筛选微卫星位点 ,获得了 8个微卫星标记。用这 8个微卫星标记对 6个家蚕品种 (菁松、兰 10、C10 8、P5 0、5 4A、法 5 0B)进行多态性研究 ,共产生 2 3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位点近 3个等位基因 ,杂合度范围 0~ 0 .75 0 ,平均杂合度为 0 .5 0。表明微卫星标记能反映各品种之间丰富的多态性 ,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家蚕品种的化性和地理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27.
昆虫细胞色素P 450与昆虫抗药性关系密切,本研究以烟实夜蛾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模板,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了烟实夜蛾细胞色素P 450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得到的491 bp的片断编码163个氨基酸残基,且该片断在阅读框内.与已公布的谷实夜蛾、棉铃虫和烟芽夜蛾细胞色素P 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98.7%,98.7%和92.1%.  相似文献   
28.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可以作为丰富的分子标记用于家蚕群体遗传学、基因组注释以及功能基因研究。利用SNaPshot试剂盒的SNP分型方法,对以单碱基延伸法检测家蚕SNP位点进行了探索。首先对SNP位点进行PCR扩增,然后以PCR产物为模板,以4种荧光标记ddNTPs为底物,采用延伸引物扩增SNP位点处的一个碱基,最后用377测序仪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对家蚕2个SNP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单碱基延伸法可以准确地检测SNP位点,并且可以知道该位点的碱基。由于单碱基延伸法可以通过多重PCR在1个反应体系检测多至10个位点,因此该方法不仅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SNP位点。  相似文献   
29.
RNA生物农药是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原理,通过抑制生物体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造成有害生物发育停滞或死亡,进而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该技术不会改变有害生物的基因组,也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由于RNA生物农药具有精准、高效、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受到了植物保护专家的重视,将其称为“农药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近年来,随着拜耳公司表达昆虫dsRNA的抗虫玉米MON87411获得多个国家的安全证书,引起各大传统农化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布局和产品开发。此外,还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基于RNAi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控的新兴公司,极大地加速了RNA生物农药的产业化步伐。随着RNA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必将改变全球农药市场格局,这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尽管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早,起点也很高,但是,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而应用开发相对薄弱,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同行。与传统农药相比,RNA生物农药无论是作用机理还是应用开发,均有其独特之处,亟需监管部门建立匹配的研发、应用、生产等技术标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生产进行监督指导,促进我国RNA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降低国际农药巨头在该领域形成技术垄断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RNA生物农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商业化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欧美国家针对RNA生物农药相关的法规政策。此外,本文也指出了RNA生物农药在研发以及产业化过程中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期望为国内RNA生物农药开发与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