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研究牛源的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PLO)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扩增牛源化脓隐秘杆菌(A.pyogenes)PLO全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猪源A.pyogenes的PLO蛋白差异,并构建了溶血功能区重组表达质粒pQE30-PLO585,在E.coli XL1Blue中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扩增到PLO蛋白基因ORF为1 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与猪源PLO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4%,氨基酸同源性为97.2%,在生物学活性功能区没有发生改变。表达的PLO蛋白溶血功能区重组蛋白能够被阳性血清识别,而且具有溶解绵羊红细胞的活性,产生β溶血现象。本研究获得了牛源A.pyogenes截短重组PLO蛋白,并证明PLO具有β溶血功能与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2.
黑龙江省虎林市某鹅养殖场发生一种母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产蛋率明显降低的传染病。从此病死鹅的内脏分离得到的细菌,经分离鉴定、生化实验等鉴定为大肠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确定为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疾病。并经药敏实验给出该病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3.
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对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进行取样,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数量变化特点。同时比较了甲苯胺蓝染色时两种固定液固定对乳腺肥大细胞着染的效果。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肥大细胞只被阿尔新蓝染色,Carnoy氏液固定效果优于中性甲醛(NBF),MTB的染色效果优于AB-S。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泌乳各期和静止期有显著的变化。与静止期相比,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 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奶牛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用Carnoy氏液固定,用MTB法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泌乳期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静止期相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4.
对1头淋巴结肿大,最后死于各器官功能衰竭的犊牛进行病理学观察。其病理学变化表现为淋巴结、脾脏肿大,出血,正常结构破坏消失,分布有大量的肿瘤细胞。肝脏、心脏、肺脏、肾脏、骨髓和脑均有肿瘤细胞浸润。根据结果诊断为犊牛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