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5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71.
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和减量综合征(EDS-76)SG9301毒株,分别接种鸡胚和鸭胚,收获尿囊液毒,血凝价(HA)分别达1:1280和1:1000。用一定浓度福尔马林37℃作用24小时进行灭活,按一定比例混匀,加入10号白油油相中,制备的二职油佐剂灭活苗,用于成都、乐山、绵阳、西昌、雅安等鸡场开产前母鸡,并对二职苗的特征和免疫效果进行观察,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2.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滴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73.
从某大型肉鸭孵及饲养场急性死亡雏鸭中分离15株细菌,经生经及血清学试验,确诊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该菌为B群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4,5,12:enz15。在国内从病雏鸭中发离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4.
根据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P基因上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本试验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将其检测极限的Ct值通过标准曲线换算成拷贝数约为5 copies/L,相当于5个DHBV颗粒。初步结果表明,FQ-PCR检测DHBV-DNA能直接反映DHBV感染鸭后血清和肝组织中DHBV-DNA水平,在判断体内DHBV是否复制、复制的程度以及是否被清除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PCR,为D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敏感和可靠的检测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将所建立的方法运用于检测拉米夫定治疗DHBV感染鸭后外周血和肝组织DHBV-DNA的含量,以评价拉米夫定治疗DHBV的效果。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对DHBV的复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75.
我国传统中药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抗病毒疾病的治疗,该研究以18味传统中药为研究对象,希望找到对鸭瘟病毒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中药原料。首先,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法(cytopathic effect,CPE)初步筛选了18味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物进行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当虎杖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62 5mg/mL和0.031 3mg/mL,茜草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07 8mg/mL时,可抑制鸭瘟病毒引起的鸭胚成纤维细胞病变。进而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进一步研究了虎杖和茜草醇提物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虎杖质量浓度为0.062 5mg/mL、茜草质量浓度为0.007 8mg/mL时,对鸭瘟病毒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76.50%、48.91%,虎杖醇提物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022 7mg/mL,茜草醇提物的IC50>0.007 8mg/mL。提示虎杖和茜草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其中虎杖效果优于茜草,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6.
1 鹅大肠杆菌病 1.1 特点 该病多发于2周龄以内的雏鹅,呈败血性传染.本病也可感染成鹅,成鹅患该病又称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鹅常见的疾病,引起产蛋母鹅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导致母鹅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77.
笔者拟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和鹅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性重组乳酸杆菌,评价口服表达融合蛋白GPV VP3-gIL2的重组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通过酶切将VP3基因和IL-2基因连接,并在其5′端连入乳酸杆菌的信号肽基因SP,亚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表达载体pMJ67,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L.CECT5276,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菌GPVVP3-gIL2融合蛋白的表达活性。将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后检测血清GPV抗体、小肠黏液sIgA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J-SP-GPVVP3-gIL2,PCR证实质粒pMJ-SP-GPVVP3-gIL2成功整合到乳酸杆菌基因组;Western blot表明重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的融合蛋白GPVVP3-gIL2能与GP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口服重组菌后能特异地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且在第4、5、6周明显高于GPV VP3组和gIL2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可以产生抗VP3蛋白抗体,且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显著高于GPV VP3组;小肠黏液sIgA细胞生成的数量自第2周较GPV VP3组和疫苗组显著上升。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GPV VP3-gIL2融合蛋白免疫组能够获得85%的保护率,表明所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后对GPV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GPV VP3-IL2融合蛋白的口服乳酸杆菌工程菌,为研究其作为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MsPI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9.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80.
疱疹病毒是一类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由长节段(L)和短节段(S)组成.UL31基因是基因组独特UL序列中的一个核心基因,具有典型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种磷酸化蛋白.该蛋白与UL34蛋白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边缘,与病毒核衣壳初期包膜形成有关,对病毒DNA的合成、包装和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UL31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疱疹病毒UL31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