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重要的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理的新途径。文章总结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简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的应用概况,并探讨了其在中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究黄藤素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藤素作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s)后,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显示,当黄藤素的浓度为10~227 μg/mL时,黄藤素对EECs有促增殖的作用;当浓度大于227 μg/mL时出现细胞增殖抑制现象,药物对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率(IC50)为360 μg/mL;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100、200 μg/mL的黄藤素作用于EECs时均未对其细胞核、细胞浆的形态产生影响;LDH结果显示,药物浓度≥250 μg/mL时细胞LDH的释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P<0.01)。综上所述,黄藤素作用于山羊EECs后呈现一定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作用于EECs的安全剂量范围为≤250 μg/mL。  相似文献   
33.
基于G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GC-MS)对奶牛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奶牛发生蹄叶炎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蹄叶炎奶牛的临床症状和活动量情况,选取蹄叶炎患病组S和健康对照组C奶牛各10头,采集血浆样品,经衍生化处理后,利用GC-MS方法对两组奶牛的血浆进行全部代谢物检测。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supervise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蹄叶炎组奶牛和健康组奶牛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为进一步验证代谢组学的试验结果,检测了与差异代谢通路相关的脂质代谢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利用GC-MS方法,在奶牛血浆中共检测到242种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t-检验筛选出37种差异代谢物(VIP1,P0.05),其中在蹄叶炎奶牛血浆中3种物质含量上调(FC1),分别是氨基氧乙酸、油酸、乳糖,34种物质含量下调(FC1),包括脂肪酸、氨基酸等。经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P0.05)的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嘌呤代谢通路,甲烷代谢通路,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在验证试验中,发现两组奶牛血浆中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显著,且蹄叶炎患病牛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健康牛,与代谢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蹄叶炎患病牛与健康奶牛血浆代谢谱的变化,发现两组间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出了37种差异代谢物,而这些差异分子可能成为奶牛蹄叶炎早期诊断或群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本结果全面揭示了奶牛蹄叶炎发生后血浆代谢物的代谢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纳米铜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铜的诞生给畜牧兽医行业、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革命。然而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纳米效应,导致纳米铜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损害,其生物安全性资料极为匮乏,因此必需加强其危险性评估。论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纳米铜的基本概念、一般毒性、系统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及策略,以及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出了纳米铜应用及研究中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为纳米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试验旨在建立测定马香苓口服液中百秋李醇含量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其色谱条件是使用色谱柱HP-5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50 ℃,保持18 min,以50 ℃/min速率升至280 ℃,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为280 ℃;载气:高纯氮气;流速1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80 ℃;氢气流速40 mL/min,空气流速370 mL/min;分别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线性范围考察、检测限和定量限的确定、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率试验、耐用性试验,并对10批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专属性溶液中的溶剂峰、药液的杂质峰与主成分峰能达到有效分离且分离度符合要求(R ≥ 1.5),表明该方法系统适用性良好;阴性对照溶液未检出色谱峰,表明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百秋李醇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2.842和0.812 μg/mL;百秋李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5.86~1 01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869x-10.45,R2=0.999,n=7)。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日内和日间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平均RSD分别为0.90%、1.63%和1.83%、2.90%,其RSD均在可控范围内(RSD ≤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6%,RSD=2.82%(n=6),表明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检测百秋李醇的含量回收率良好;进行耐用性试验,最终验证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稳定检测百秋李醇的含量。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可行,能够作为马香苓口服液君药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含量控制方法,同时也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暂定本品中广藿香药材按百秋李醇计不少于47.53 μg/mL。  相似文献   
36.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研究动物子宫内膜生理功能、繁殖障碍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论文就国内外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方法以及该细胞体外模型相关应用进行综述,为探索简便、高效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国内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生理病理的分子细胞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丹翘灌注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翘灌注液中连翘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unfire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0 mL/min;双波长吸光度检测器,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结果:连翘苷在0.442-3.97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4%.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是测定丹翘灌注液中连翘苷的理想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离和鉴定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探讨CAT在毒性发挥中的作用,为揭示纳米铜对肝脏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E技术和PDQuest 8.0软件在大鼠肝脏蛋白组中筛选纳米铜对肝脏毒性差异蛋白,经质谱鉴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到下调的差异蛋白点6602和7702与肝毒性相关,鉴定均为CAT蛋白;其性质稳定,有一定亲水性,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含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位点64FDRERIPERVVHAKGAG80和过氧化氢酶亚铁血红素配合基位点354RLFAYPDTH362等功能位点;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并预测了其三级结构图;同源性分析表明,大鼠的CAT与其它8个物种有较高同源性,并构建了CAT 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结论】纳米铜通过下调大鼠肝脏中CAT蛋白表达,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发挥毒性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0.
为获取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的蛋白质组表达图谱,试验通过构建大鼠纳米铜中毒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取了大鼠纳米铜中毒组和对照组肝脏的蛋白质2-DE图谱,结合PDQuest 8.0软件分析发现200 mg/kg纳米铜组大鼠肝脏2-DE图谱中有27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上调,16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下调,共有43个差异蛋白质点。试验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大鼠纳米铜肝脏蛋白质组学,为在蛋白质水平阐明纳米铜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