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256篇
  224篇
综合类   1891篇
农作物   246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1081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了解导入Bt基因是否会引起玉米对磷元素利用能力发生改变,本研究采用转基因抗虫玉米Bt 38及其背景材料郑单958(ZD 958)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培试验,设置正常供磷(1mmol/L)和低磷(1μmol/L)两个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同磷浓度下,ZD 958与Bt 38的某些生物性状、生理性状显著地不同,在生物性状上,正常供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Bt 38根长极显著降低,全展叶叶面积极显著减小,低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Bt 38株高、根长、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均极显著增加,根冠比显著下降;在生理特征上,相同供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抗虫玉米心叶、全展叶叶绿素含量及Chla/Chlb均有显著性变化,抗虫玉米不同部位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激素含量亦有显著性变化。此外,全展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也有显著性变化。综上,Bt基因的导入改变了ZD 958苗期对磷元素的利用能力,从而使ZD 958与Bt 38在不同磷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2.
为研究鸭茅原料的特性以及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以结实期新鲜或晾晒鸭茅为原料,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 d后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晾晒之后,鸭茅青贮饲料的水分、乳酸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添加蔗糖或甲酸能够改善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极显著降低pH值、增加乳酸的生成量(P<0.01)。晾晒或添加剂处理对鸭茅青贮饲料常规养分的影响不显著,但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3.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法提取黎豆黑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碱提酸析法和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法提取成熟黎豆种皮中的黑色素,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黎豆黑色素的含量。[结果]黎豆种皮黑色素含量为2.41%;碱提酸析法最佳提取工艺为1.0mol/L NaOH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4~6 h,再调提取液pH值为2,进行酸析;在此条件下,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为(91.2±2.0)%,黑色素纯度为(36.5±2.1)%;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g/ml)、1.0 mol/L NaOH溶液为提取剂、微波高档功率处理25 min;在此条件下,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为(95.3±1.5)%,黑色素纯度达到(37.4±1.5)%。[结论]黎豆种皮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植物黑色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微波辅助较常规碱提酸析工艺明显提高了黎豆种皮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且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4.
以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多主蔓扇形为对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夏县进行调研,用技术理论和经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得数据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葡萄园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且爬地龙会显著增加收入;2)爬地龙在经济效益方面显著优于多主蔓扇形;3)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病害规模和种类没有显著性影响;4)不同栽培模式会影响果实成熟度;5)爬地龙会增强葡萄抵御霜冻的能力;6)爬地龙能显著提高葡萄冬剪、埋土和出土上架效率。爬地龙较适合在葡萄埋土防寒区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75.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控释尿素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相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较普通尿素的均有所增加,其中氮水平为75%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100%的处理次之,50%的最小,其增产达5.7%~28.9%。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与对照不施氮处理差异显著。N肥利用率与N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75%>50%>100%,且控释尿素处理有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趋势,其中75%控释尿素处理的N肥利用率及N肥农学效率分别高达24.1%和17.4kg/kg。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控释尿素在夏玉米的2个氮素利用关键期(大喇叭口和抽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普通尿素,说明控释尿素在夏玉米氮素关键期能维持较高的水平以满足作物对于N素的需求,其中以75%控释尿素处理表现最好。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75%的施氮水平是提高夏玉米产量、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76.
为评价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在黄瓜上的安全性,建立了同时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采用以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石墨化碳(GCB)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5~5 mg·kg-1的加标范围内,氟吡菌胺和2,6-二氯苯甲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98%和90%~100%,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6%~7.9%和3.2%~9.4%,定量检出限(LOQ)为0.05 mg·kg-1。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氟吡菌胺推荐剂量(735 g·hm-2)下,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1、3 d和5 d时采收,氟吡菌胺及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上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氟吡菌胺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氟吡菌胺及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77.
利用PCR技术 ,分别从产F18ab菌毛的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株G及产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 8813株中扩增出 5 10bp左右的F18菌毛A亚单位基因 (fedA)。将这 2个PCR扩增产物按预定阅读框架克隆入pGEX 6p 1载体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基因的下游 ,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质粒 ,并对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测定。序列分析表明 :F18ab与F18ac的fed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6 %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7%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F18acfedA基因的第 36 3bp处比F18ab多 3个核苷酸 ,并出现一个新的酶切位点 (NgoMI)  相似文献   
178.
179.
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已成为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能否在我国生产上发挥效益的限制因素。基因拆分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转基因目标性状飘流,为培育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本研究将耐除草剂基因G2-aroA拆分成N端(EPSPSn,1~295aa)和C端(EPSPSc,296~435aa),分别与SspDnaE蛋白内含肽的N端(Intein-N)和C端(Intein-C)连接形成融合基因EPSPSn-In与Ic-EPSPSc,并分别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受体材料中花11。Southern杂交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为单拷贝插入。侧翼序列分析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分别插入第2和第6染色体。利用四引物法筛选出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的纯合系,并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同时含有EPSPSn-In与Ic-EPSPSc的转基因水稻En×Ec。草甘膦抗性分析发现,单独含有1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不具有耐受草甘膦特性,而同时含有2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Ec具有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说明拆分后的2个蛋白片段在intein的介导下重新组装成完整有功能蛋白,并赋予转基因水稻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转基因水稻En×Ec与含有完整G2-aroA转基因水稻G2-6相比,其耐受草甘膦的能力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拆分技术培育转基因耐草甘膦水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杂交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0.
[目的]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组配模式对超级稻晚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超级稻5优103为供试品种,研究劲久(27-11-12)、劲久(24-14-16)、永笑(22-8-15)、MEISTER 7、MEISTERS 15等在不同组配模式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复合肥(25-10-16)+尿素”(常规施肥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缓/控释肥配施模式下“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其水稻根长、分蘖期叶片SPAD值、抽穗期叶片SPAD值、破口期抽穗的整齐度和倒三叶叶面积较常规施肥提高13.9%、4.0%、8.4%、15.2%和19.2%,差异显著;其水稻产量、株高和有效分蘖数较常规释肥提高-1.7%、2.3%、和2.0%,差异不显著。劲久、永笑系列缓/控释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氮、磷和钾素利用效率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3.0%~19.9%、2.1%~8.9%和3.2%~13.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群体结构等因素,“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施肥模式最佳,“永笑(22-8-15)+尿素”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