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育雏是养鸡生产的关键阶段。由于雏鸡幼小体弱 ,抗病抗低温能力差 ,因而它对舍内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利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四层重叠式育雏器来育雏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雏鸡的死亡率 ,而且可以增加肉鸡的长肉率 ,因而对鸡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四层重叠式育雏器育雏要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 :1 温度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饮水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关系 ,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四层重叠式育雏器由加热笼、保温笼和运动笼拼接而成 ,可有效地为雏鸡供暖。温度范围(加热笼内 ) 2 0~…  相似文献   
12.
砀山西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大中棚三膜覆盖、中小棚两膜覆盖、地膜覆盖3种生产模式。通过现状调研理清了3种生产模式最适宜的品种,增温效果,产品上市时间,技术措施,一季投入的生产成本和取得的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也找出了制约西瓜保护地生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持西瓜保护地生产高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矮小型种母鸡生产肉用仔鸡具有许多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具有较高繁殖性能和一定生长速度的矮小型杂交组合,供二级杂文测试作亲本。共有八个矮小型杂交组合和四个亲本参与了测试。结果表明;育雏期各杂文组合成活率较高,均在90%以上;各杂交组合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达到较高水平(147.5~170.0枚),其中BC组最高,JH组最低,依次为BC、JC、JS、JR、BS、BR、BH、JH。0~61周龄耗料36.0~43.1千克,料蛋比233.2~329.0克/枚,种鸡保存率均达到89.1%以上。哪些组合可供配套使用,还要根据二级杂交商品肉鸡早期增重和饲料报酬等经济指标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I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I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I型(S—1株)。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7周龄不同品种的鸭,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以肉鸭感染发病最多。近几年来,我们对上海郊区(主要在奉贤区、金山区、青浦区、南汇区和崇明岛)不同规模的肉鸭养殖场进行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鸭场不同程度受到传染性浆膜炎的困扰,有些鸭场几乎批批发病,养鸭户因此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反应器制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研究了感染复数(MOI)、微载体浓度、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病毒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1:500稀释种毒(8.0 LgTCID50/mL)后接种、接种72 h的ST细胞、5 mg/mL微载体浓度和维持液低糖DMEM+0.2%水解乳蛋白(LH)的参数培养方式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对二级杂交12个组合早期生长性能进行了测试.经综合评定,筛选出S×LC和Y×LC两个最佳配套组合.其父母代种鸡64周龄产蛋量为154.7枚,商品代90日龄体重分别为1610.2g和1460.0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2.86∶1和2.96∶1,成活率分别为96.9%和95.0%.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猪场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经BIOLOG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suis).利用分离获得的2株PRRSV和一株S.cholersuis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感染猪在感染后的第5d出现病毒血症;2份PRRSV分离株单独人工感染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55.6%和100%;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的动物死亡率均为100%.与单独的PRRSV感染组相比,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后实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表明其混合感染具有协同致病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诱导剂浓度以及诱导菌浓度等大肠杆菌表达条件,进行了融合蛋白HIS-GP5和HIS-N的优化表达和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化菌E.coli BL21(DE3)在含0.3 mmol/L IPTG的TB培养基中,20℃诱导表达14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经纯化得到了HIS-GP5和HIS-N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的蛋白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PCR方法诊断某猪场暴发的疑似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MWS),同时分离到一株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16sRNA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对玻板凝集试验抗体阴性猪的静脉攻毒试验,攻毒猪在11h死亡,表明分离茵属于强毒型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