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讨不同密度下的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鼠洞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鼠洞密度对黄河源区青海果洛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y=ax2+bx+c关系;其中样地Ⅰ(3个/25 m×25 m)生物量最大,样地Ⅳ(54个/25 m×25 m)最小,样地Ⅴ(85个/25 m×25 m)鼠洞密度较大,而生物量并不是最小值;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范围内,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大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生长旺盛期更为明显。植物群落组成中,随着鼠洞密度增大,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则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72.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直接反映了草地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是草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学模型估算草地NPP是一种重要且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在总结植被NPP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相关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生态遥感耦合模型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各类模型在草地NPP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草地NPP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统计模型通过NPP与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建立统计关系计算NPP,参数简单,但估算结果较粗;光能利用率模型以植被光合作用机理作为其理论基础,建立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光能利用率的概念上,由于模型形式简单且可以直接利用遥感数据,使其倍受关注,但在具体求算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进行模拟并对NPP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更能揭示生物生产过程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但模型较复杂,实用性不强;生态遥感耦合模型能够利用遥感资料,克服了光能利用率模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不足,使其成为NPP模型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草地植被NPP估算模型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门针对草地NPP建模的研究较少。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草地NPP模型是一项即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3.
在美丽的便江河畔,永兴人民造林一绿化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春季造林的热潮还未退去,又轰轰烈烈掀起了“五月桉树造林月”的新高潮。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年城乡绿化攻坚”战略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战役。  相似文献   
74.
75.
覃葆  江海燕  刘英丽  袁艳  蒋文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02-14603,14606
[目的]对广西灵山、桂平、贵港等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马酮,色谱条件为:乙腈-水(V/V,70∶30),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吉马酮检测浓度在0.022 3~0.139 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均有一定差距。[结论]灵山县产的莪术药材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高于其他8个地区。  相似文献   
76.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内(1987~1989年),连续刈割条件下,草群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比例逐年下降,而红三叶草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偏高的放牧强度(实际利用率为70%左右)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相对稳定,豆、禾比率保持在1:2左右;放牧本身有降低红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的作用,各放牧处理中红三叶比例仅达10%左右。在实际放牧强度为40%~70%的范围内,草地牧草产量较高(各年份情况相似),其中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草地产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明显降低了草地牧草产量,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年度间变化。本试验中,割草处理产生的综合效应与过度放牧强度类似。不同放牧强度对春、夏、秋各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极显著处理效应,春、秋二季,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夏季以割草处理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下,春、夏、秋季测得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适牧处理。本试验为当地选出的适宜放牧强度是实际利用率为60%左右,相应的牧后地上牧草剩余量约为900公斤干物质/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以云贵高原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地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增长动态,运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牧草资源种群保护性利用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  相似文献   
78.
<正> 新西兰宣称,它是世界上通过放牧家畜,把牧草转化为被人类所利用的肉、奶、毛及其副产品,效率最高的国家。一、新西兰草地畜牧业概况新西兰是一个南太平洋岛国,距澳大利亚东部海岸仅1600km。它由南、北2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7万km~2,人口  相似文献   
79.
一、前言混播草地较单播草地具有高而稳定的产量,可以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因此,世界各地在建立人工草地时都很重视牧草的混播,对混播草地配合设计问题进行过不少研究。然而,混播草地豆禾比例的演变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80.
白三叶种子大面积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朗目山的气候、土壤对白三叶草种子生产的影响,建植种子基地。1994年采收种 子228kg/hm^2。种子饱满,克粒数为1347,成熟好,生活力强。因此在朗目山建植白三叶草种子基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