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二恶英的毒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的比利时二恶英(dioxin)事件始于今年3月,该国一些养鸡场突然出现蛋鸡停止产蛋,肉鸡生长怪异等反常现象。经比利时农业专家的调查发现,9家饲料厂生产的饲料含有过量的致癌物质二恶英。在喂过这些饲料的肉鸡和鸡蛋的样品检测中,发现了超过正常含量8*一1000倍的二恶英。二恶英是公认的极毒、强致癌物,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冶金工业、垃圾焚烧,以及生产杀虫剂、除草剂。造纸的企业等。牛、猪、鸡等动物吞食二恶英后,主要分布在肝、脂肪、肾、肌肉组织、乳汁和蛋内,人吃了受污染…  相似文献   
232.
为了探讨耐喹诺酮类决定区(QRDR)、外排泵负调控基因(acrR、marR和soxR)突变对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FQs)高水平耐药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分离的18株FQs耐药大肠杆菌(E.coli),采用PCR方法检测QRDR、acrR、marR和soxR的突变情况;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外排泵及膜孔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QRDR的突变主要集中在常规突变GyrA(Ser83Leu 和 Asp87Asn)和ParC(Ser80Ile),同时也检测出稀有突变ParC Glu84Gly、Glu84Lys、Glu84Val和Glu84Ala,ParE Ser458Ala等。ED28在acrR基因存在777 bp插入序列;12株菌(包括ATCC25922)在MarR存在Gly103Ser和Tyr137His双突变,其中EP26和EG42存在插入片段;ED40在SoxR存在Thr38Ser、Gly74Arg氨基酸替换。在多突变药菌株中,AcrA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OmpC和OmpF表达量降低、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233.
食品动物源产CTX-M-14大肠杆菌传播分子机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保存的2002-2009年分离的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挑选16株blaCTX-M-14阳性菌,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编码基因、PMQR耐药基因及其他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rmtB和floR);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种族进化关系分析16株细菌的亲缘关系;通过接合转移试验、复制子分型和blaCTX-M-14上下游插入元件的检测,分析产CTX-M-14大肠杆菌的传播分子机制。PCR检测结果表明,16株食品动物源产CTX-M-14大肠杆菌大多属于系统发育组A组,其次为B1和D组,没有B2组;PFGE分型结果表明,同一时间内不同动物间存在产CTX-M-14共生型大肠杆菌克隆的扩散传播,但养殖场内CTX-M-14主要是随质粒或其他元件进行水平传播;质粒复制子分型结果表明,携带blaCTX-M-14的质粒属于IncK(3/14)、 IncF(5/14)、 IncHI2(1/14)、IncFIB 和 IncF(1/14)、IncHI1和IncN(2/14)、 IncI1(2/14)等,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子的种类呈增多趋势。2002-2007年的菌株blaCTX-M基因的上下游均检测到ISEcp1和IS903;但2009年菌株除了部分在上下游都可以检测到ISEcp1和IS903外,还有的只检测到上游的ISEcp1或下游的IS903;2002-2009年的菌均未检测到ISCR1。16株产CTX-M-14大肠杆菌除了携带其他ESBLs编码基因,如blaCTX-M79和blaTEM-135外,还携带其他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如oqxA、floR、aac(6')-1b-cr及rmtB,而且2002-2009年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接合转移试验发现,2002-2005年的菌株,blaCTX-M-14往往发生单独转移,而2009年分离菌blaCTX-M-14往往和floR或rmtB位于同一质粒上发生共同转移。这说明养殖场使用氨基糖苷类或氟苯尼考等任何一种抗生素,都可以筛选出产CTX-M-14大肠杆菌并促进其扩散,所以动物养殖过程中要慎用这些抗生素。  相似文献   
234.
鸡排泄物中洛克沙胂与多价态As的分离与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排泄物中洛克沙胂、总As及无机As(Ⅲ)和As(Ⅴ)的分离与测定进行了研究.采用磷酸氢二钾-甲醇混合液提取和载入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对洛克沙胂进行HPLC法分析,回收率≥74.4%,最低检测限为0.1μg/g.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AFS法检测排泄物中总As含量,检出限为0.08μg/L,回收率≥94.7%.经磷酸二氢钾溶液振荡提取过滤后,依次经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与动态分离,采用AFS法分别测定As(Ⅲ)、As(Ⅴ)含量,检出限分别为0.084和0.210μg/L,回收率分别为87.8%~113.0%和81.1%~127.3%.  相似文献   
235.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tx2e基因,所有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但对多黏菌素E和卡那霉素敏感。【结论】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两种血清型菌株拥有相似的毒力基因谱和耐药表型,但有不同的敏感表型。  相似文献   
236.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4株鸡毒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法对鸡毒支原体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gyrB及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进行分析。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泰妙林、沃尼妙林和替米考星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四环素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4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鸡毒支原体均在GyrA和ParC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发生氨基酸的改变,GyrA的氨基酸取代模式有两种,分别为Ser81→Gly和Ser83→Ile,ParC仅在80位发生氨基酸取代(Ser80→Leu),GyrB和ParE均未发生氨基酸改变。  相似文献   
237.
研究了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治疗效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滔罗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择180只4日龄罗曼雏鸡随机分为健康组(Ⅰ),感染对照组(Ⅱ),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Ⅲ)和滔罗定高、中、低剂量组(Ⅳ、Ⅴ、Ⅵ)等6个不同处理组,进行人工致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滔罗定对受试菌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256μg/ml.治疗试验中,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20.0%、16.7%,治愈率分别提高了23.3%、16.6%,差异均极显著(P<0.01);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氟苯尼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但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8.
鸡源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广东地区分离得到的鸡源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84株鸡源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通过PCR检测质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研究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gyrA、gyrB、parC、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突变区(QRDRs)的变异情况。【结果】84株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恩诺沙星、氟罗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以及利福平、链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且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多粘菌素E和头孢氨苄的敏感性高。在84株鸡源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GDK05,整个qnrB基因的阅读框架与GenBankTM中的qnrB6一致,同时GDK05在gyrA基因的QRDR出现83位S→I变异,gyrB、parC、parE基因的QRDRs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广东地区集约化养殖场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本研究首次在兽医临床上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6和aac(6′)-Ib-cr基因的鸡源肺炎克雷伯氏菌。PMQR机制的出现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很可能会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239.
残留在食品中的抗菌药被人体摄人后可能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模拟残留药物通过胃肠道的离体培养系统研究了低浓度恩诺沙星对人体肠道菌群(包括9种ATCC标准菌株和健康志愿者粪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在药物浓度大于5倍MIC的离体培养系统仍能增殖,系统中加入2~5μg/ml恩诺沙星可部分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青春双歧杆菌和直肠真杆菌的生长。2μg/ml恩诺沙星可抑制正常人体粪便菌群中敏感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使耐药大肠杆菌比例明显升高,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总之,低浓度恩诺沙星对正常人体粪便菌群的最重要影响也许是筛选出正常情况下仅占少量的肠道耐药菌,使耐药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240.
聚醚类抗生素对肉鸡的毒性作用及其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球虫病是集约化养鸡业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目前肉鸡球虫病的防治仍以药物防治为主。在众多的抗球虫药中,尼卡巴嗪和磺胺类药如磺胺喹恶林(SQ)、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三字球虫粉主要用作治疗药,但对集约化的养鸡场,球虫病以预防为主,即在肉鸡的整个生长期将抗球虫药混到肉鸡的饲料中。预防肉鸡球虫病的药物有不少,如妥曲珠利(toltrazuril百球清)、地克珠利(diclazuril)、氨丙啉、氯羟吡啶、氯苯胍、二硝托胺(zoalene球痢灵)等是常用的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球虫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