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8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0篇
  23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究影响北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气象因子,以新疆自治区阿勒泰、乌鲁木齐和喀什为研究试点,选择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7号共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适定性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的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纬度降低越冬率增加,农艺性状变劣,其中千粒重、株高和角粒数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5.86%、6.23%和12.63%,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8.25%;参试品种间,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等变异系数较大;农艺性状与越冬率显著正相关(P<0.05),角粒数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积雪天数、年降雨量和最大积雪厚度对农艺性状具有正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7,最冷月最低气温、地面极端低温、负积温和年均气温对农艺性状具有负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1。因此,在北方寒区,选择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有利于保持农艺性状稳定,获得较好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13.
湖南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湖南省在会同县进行了“现有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试点。重点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前景及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对林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调研表明:林业综合执法势在必行,它能够排解现行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缓解林业执法体系中传统惯性大、磨合期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桑沟湾是我国北方以筏式养殖利用为主的典型海湾,来自养殖的压力对海湾生态系统和养殖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利用《海洋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式》建立的方法,对桑沟湾这一养殖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主要来自较高的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面积和陆源营养盐的输入;生态系统状态等级为较好,其中水交换、水体环境和底质环境均为较好;自然生物群落状态为中等;生态系统响应中的养殖病害问题和养殖产品质量问题为中等.总体评价,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健康勉强达到较好水平,控制养殖密度和规模等措施是改善桑沟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六、施用生稻糠可使水田成为肥沃土质的发酵场近年来许多农家发现 ,在将生稻糠和未腐熟有机物施于土壤表面或表层时 ,不仅此等有机物就连土壤自身在微生物作用下也跟着发酵了———整个土层都变成了如同菜蔬淹渍床一样的发酵场。《现代农业》编辑部就把此种有别于堆肥的土壤培肥方式 ,称为“土体发酵”(2000年第10期 )。土体发酵为水田带来的生产效益是多方面的。1.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山形县渡泽贤一每年都在稻秆还田、稻糠散布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耙地。结果 ,只经过5年的努力便使他家的沙壤土水田出现了“水来则粘结 ,水去则松软”的…  相似文献   
117.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118.
1987年5月至1988年11月,武威县黄羊镇地区的一些鸡场曾先后3次暴发以呼吸困难为主的传染病,经临床、流行病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初步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9.
自2013年2月H7N9流感病毒出现以来,已造成了1567人感染,死亡率高达40%,H7N9病毒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给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对H7N9流感流行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蒲薰 《兽医导刊》2019,(4):158-158
仔猪腹泻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仔猪死亡,增加发病率,致使病猪数量和病死量日益增加,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难以控制病情。因此,养殖人员在饲养仔猪时,要定期清楚猪圈粪便,并喷洒消毒液,达到杀菌的目的,保持养殖场环境干净,防止仔猪腹泻或者生病。此外,针对腹泻的仔猪,根据仔猪实际情况,配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注射,做到针对性地用药治疗腹泻,逐渐减轻症状,缓解病情,促进仔猪健康,同时提高仔猪腹泻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