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研究旨在对芦花鸡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芦花鸡IFITM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芦花鸡IFITM3基因片段大小为414bp,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同源性为99.9%;编码137个氨基酸。IFITM3基因理论分子质量为14.95ku,理论等电点(pI)为6.89,不稳定系数为33.98,脂肪系数为103.14,平均疏水指数为0.300,存在3个明显的疏水区,无信号肽,存在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第46-68、101-123位氨基酸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FITN3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芦花鸡IFITM3基因,为进一步研究IFITM3蛋白功能及阐明其抗病毒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制备苦味低且生物活性高的豆粕水解肽,本试验在综合考虑水解酶酶切位点后选取7种酶组合对低温豆粕进行水解,以蛋白质转化率、水解度、分子量分布及智能感官评价等作为水解肽的评价指标,比较不同酶组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得到豆粕水解肽的最佳酶法制备工艺条件:复合酶的最佳组合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脱苦蛋白酶,酶解pH值依次为8.5、7.5、7.5,反应温度保持55℃,反应时间分别为3、2、2 h,经最佳酶组合制得的水解肽水解度为16%,分子量≤1 000 Da的水解肽可达89.8%,制备的水解肽理化性质及口感更优。本研究结果为豆粕资源开发及功能性肽产品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许腾 《畜牧与兽医》2005,37(9):31-32
将小麦秸、玉米秸经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小尾寒羊进行增重肥育试验。30只供试羊随机分成6组,分别与饲喂未处理秸秆羊进行对比,其结果为:氨化小麦秸组、氨化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69 kg、0.196 kg;饲喂微贮小麦秸组、微贮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73kg、0.200 kg;小麦秸对照组、玉米秸对照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48 kg、0.150 kg。小麦秸和玉米秸经氨化或微贮处理后增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氨化处理组与微贮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价进行分析,60 d试验期内每只每日获利:小麦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32、0.37和0.25元;玉米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46、0.50和0.24元。玉米秸秆微贮后饲喂小尾寒羊经济效果优于氨化、微贮的小麦秸秆,更优于未处理秸秆,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4.
选择3~4月龄,体重26~30kg小尾寒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研究氨化小麦秸、微贮小麦秸、小麦秸(对照组)、氨化玉米秸、微贮玉米秸、玉米秸(对照组)对生长期小尾寒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微贮处理后,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的适口性,使之采食量逐渐增加,提高其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同时微贮组、氨化组都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效益分析结果证明,微贮处理秸秆组效益最好,其次是氨化处理组,在微贮处理小麦秸与玉米秸两组效益对比中,又以微贮玉米秸饲喂小尾寒羊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5.
不同日粮饲喂生长期小尾寒羊增重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试验用3月龄体重在20 kg左右小尾寒羊2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按饲养标准配制的阶段式饲料配方,对照组采用农户传统式饲料配方,进行90 d饲养试验。增重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小尾寒羊均有明显增重,试验组羊平均日增重为197 g,对照组羊为118 g,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79 g,提高67%,经统计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小尾寒羊能量与蛋白质代谢规律模型,制订生长期小尾寒羊饲养标准,并以此标准配制不同日龄、不同体重的日粮饲喂小尾寒羊,与传统日粮饲喂小尾寒羊相比,不论从增重速度还是经济效益上其都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按模型配制日粮在肉羊生产上具有很大的指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
不同日粮和营养水平对小尾寒羊羔羊日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腾 《当代畜牧》2006,(4):23-25
选用体重基本一致的30日龄小尾寒羊公羊15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根据小尾寒羊产区的3种饲养模式,设计3个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第1组为对照组,日粮由单一的青干草组成;第2组根据当地粗放的饲喂方式,用青干草+玉米组成;第3组则是根据小尾寒羊的地方饲养标准饲养,日粮由青干草+玉米+饼粕+骨粉+预混料组成。研究结果证明,如果以小尾寒羊代谢能和粗蛋白推荐量为100%,以青干草为单一日粮,其代谢能和粗蛋白仅能满足推荐量的69.2%和47.1%;第2种粗放型的饲喂方式也仅能满足推荐量的92.1%和61.8%;按营养标准配制日粮与传统单一的粗饲料日粮(ME:6.56MJ/kg,CP:5.80%)比较,日增重提高98.0%,日获利提高到157.0%;与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饲料的粗放型的饲喂方式(ME:8.73MJ/kg,CP:7.60%)相比,日增重提高58.4%,日获利提高到115%;提高日粮的粗蛋白和能量水平能显著提高羔羊的增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小肽对獭兔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100只体重相近(891.42±23.68 g),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獭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A、B、C、D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加上0.25%、0.50%、0.75%、1.00%的小肽。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獭兔脾脏重、脾脏指数、腹股沟浅淋巴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B组胸腺指数、下颌淋巴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肽可以增强獭兔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环境配制的碱性溶液(pH=7.3)和模拟真胃环境配制的酸性溶液(pH=2.2)对奶牛常用铜铁锌原料进行溶解性试验,以便初步选出适用于奶牛的铜、铁、锌添加剂。通过模拟瘤胃内环境和真胃内环境的体外溶解性试验结果证明:氧化锌和氧化铜溶解度低,不宜作为铜源和锌源;碱式氯化铜和一水硫酸锌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大,分别是奶牛适宜的铜源和锌源;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铁在水、瘤胃环境及真胃环境中的溶解度都很低,不宜作铁源;硫酸铁和一水硫酸亚铁在瘤胃环境中均不溶,在水中及真胃环境中的溶解度都较低。硫酸铁的溶解性高于一水硫酸亚铁,但由于动物对三价铁的利用率很低,故铁源的最终确定需根据铁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9.
许腾 《中国家禽》2008,30(2):53-54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弱雏的早期饲养观察、病理检验、致病菌的诊断系统研究弱雏的早期发病规律、病理变化、病菌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弱雏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小肽对断奶獭兔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只体重为(891.42±23.68)g,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獭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A、B、C、D组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0.25%、0.50%、0.75%、1.00%的小肽。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3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0%小肽后,獭兔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4.16%(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降低25.19%(P<0.05)。添加小肽后,獭兔胸腺指数、下颌淋巴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獭兔日粮中添加小肽可以增强断奶獭兔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