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通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Critical size defect,CSD)模型的建立,比较骨膜缝合与否对极量骨缺损修复的差异.手术制造大鼠颅骨极量缺损模型,分为骨膜缝合组(FH)与骨膜不缝合组(BF),分别于2、4、8、12周时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24 h和2、4、8周进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结果显示,FH组、BF组大体观察没有明显差异;BF组和FH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均高于正常值,且BF组高于FH组(P<0.01);X光检查,缺损部未见明显的质密度变化及修复作用,BF组和FH组修复效果差异不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BF组和FH组均为膜内成骨,可见极少量的新生骨,并有少量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大鼠极量骨缺损模型是评价生物植骨材料修复作用的有效方法,骨膜缝合与否对极量缺损模型的修复意义不大,选择不缝合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52.
发病情况2006年8月底,发现内蒙古某养鸡户所饲养的鸡群内,部分鸡出现羽毛蓬乱,缩头闭眼,呆立不动,拉灰黄色稀便,食欲废绝,后来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死亡数十只。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究原儿茶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不同浓度原儿茶酸(20、40、80 mg/kg)组共5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用微量注射器经阴道灌注50 mL生理盐水,LPS组灌注50 mL LPS(1 mg/kg),原儿茶酸治疗组灌注50 mL LPS前1 h分别腹腔注射20、40、80 mg/kg原儿茶酸,注射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收集子宫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子宫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65、核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以及磷酸化p65、IκB(p-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形态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结构正常;LPS组小鼠子宫组织出现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子宫内膜上皮充血及水肿。与LPS组相比,随着原儿茶酸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子宫内膜上皮充血水肿情况也明显得到改善。MPO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MPO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MPO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原儿茶酸通过减轻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子宫组织MPO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对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生物技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它的发展与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之间已并无明显的界限,并且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转基因动物既能用于抗病育种,也能用于生产疫苗和药品;核酸疫苗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单克隆抗体不但用于免疫诊断,也可用于被动免疫和导向药物治疗等。生物技术已经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尤其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发展中,需要多种不同技术、学科和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55.
黄曲霉毒素B2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 in,AFT)是一类有毒致癌化合物,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AFB2a是AFT的一种,作者对AFB2a的毒性、生物学活性及其抗体的反应性进行了综述。由于AFB2a的毒性远远低于AFB1,而且AFB2a抗体能与AFB1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生免疫学交叉反应,因此AFB2a的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对人、畜AFT中毒病的早期诊断、治疗、AFB1在体内的代谢转归、肿瘤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有关AFB2a的单克隆抗体方面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6.
采用不同的方法纯化相思子毒素单抗,寻求一种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纯化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辛酸-硫酸铵法和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三种方法分离纯化相思子毒素单抗,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BCA蛋白检测试剂盒(BCA Protein Assay Kit)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纯化产物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纯度、回收率及免疫活性的鉴定。结果表明,纯化后单抗的回收率以硫酸铵沉淀法及辛酸-硫酸铵法较高,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较低;产物纯度以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和辛酸-硫酸铵法较高,硫酸铵沉淀法较差;不同方法纯化后的单抗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57.
相思子毒素-a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已制备的抗相思子毒素-a(abrin-a)的单克隆抗体(McAb)4G1和兔源多抗建立了abrin-a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rin-a质量浓度在15.62~250.00μg/L的范围内,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其D450值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0467x+0.5277(R2=0.9992,n=5),检测灵敏度为7.81ng/mL。该法与相思子凝集素、蓖麻毒素(ri-cin)和蓖麻凝集素无交叉反应。经初步用于人工污染abrin-a香肠样品和自来水样品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2.0%和85.0%,变异系数(CV)&lt;6%。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特点,可望用于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abrin-a检验。  相似文献   
58.
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接触性人兽共患皮肤病,该病能给宠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迄今为止,宠物皮肤真菌病的检测仍以病原学方法为主。近年来,随着宠物皮肤真菌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了其在未来控制宠物皮肤真菌病中的诱人前景,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希望。该文就宠物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体细胞克隆小型猪的技术平台并了解克隆效率。[方法]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以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进行体细胞克隆猪生产,并利用STR序列对所出生的克隆猪进行个体识别。[结果]将重构胚胎移植到5头代孕母猪体内,其中一头代孕母猪成功产下2头克隆小型猪。经过个体识别试验证实克隆小型猪来自供核细胞,与代孕母猪无直接亲缘关系。[结论]克隆小型猪的成功出生表明所建立的技术平台适于小型猪的克隆。  相似文献   
60.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从西藏胡黄连分离的Caffeoyl Glycoside(C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周期及其膜表面标志CD4+、CD8+的影响.结果表明:CG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G0/G1期向DNA合成期(S期)转化,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是通过CG上调CD4+、CD8+和CD4+CD8+双阳性细胞亚群,即主要是通过提高Th细胞的数量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