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伪狂犬病病毒吉林分离株感染BHK-21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吉林分离株PRV-JL感染体外培养的BHK-21细胞为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形态发生学和宿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RV能导致BHK-21细胞圆缩,并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为140~210 nm,未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90~150 nm,多呈中空状,部分呈致密核芯。病毒吸附于细胞后以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在胞核内复制,装配好的病毒粒子以出芽的方式离开细胞核,获得最初的囊膜,进入胞浆;在胞浆内的病毒粒子又利用高尔基体的膜结构合成第2层囊膜,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最后包裹有完整病毒粒子的高尔基囊泡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将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外。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生、嵴肿胀、脱落,最后空泡化,整个细胞裂解、破碎。  相似文献   
32.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HEV)67N株S蛋白片段,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四次免疫家兔,获得兔抗HEV-S蛋白特异性抗体;提取PK细胞膜蛋白,SDS-PAGE电泳后,转印NC膜,以纯化的S1蛋白代替病毒,利用改进的病毒铺覆蛋白结合试验(VOPBA)对PK细胞膜受体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大约90kDa处有清晰的蛋白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HEV感染PK细胞的结合位点。该结果为深入研究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疑似病毒感染金丝猴死亡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丝猴为我国所特有的稀世珍兽,与大熊猫齐名,被誉为“第二国宝”。近些年来,在人工圈养繁殖金丝猴数量增多的同时,又不断有金丝猴感染疾病死亡的案例发生。2005年9月8日,长春某动物园的1只5岁雌性金丝猴出现呼吸促迫、咳嗽、饮水和食欲减退、不愿活动等临床症状,用吹管给药,投注1支头孢拉啶(0.5g/支)和1支地塞米松(1mL/支)。20min后,金丝猴出现口吐白沫、抽搐现象,病程持续8h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34.
35.
为了了解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ro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感染机体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激活状况,以及DC在PHEV感染过程中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本试验分离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并通过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8d,获得纯度约77.69%的DC。将PHEV接种DC后,分别对其表面成熟标志分子CD40、CD80、MHCⅡ类分子以及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HEV感染DC后T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MHCⅡ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同时DC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能力显著增强,尤其IL-1β的mRNA表达量增高近10倍。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刺激后DC模式识别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LR4和TLR9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LR7的表达受到抑制;但Rig-I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HEV在体外能有效的活化DC并促使其成熟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潜在的激活T、B淋巴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Y)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侵袭过程和分布规律,本实验采用滴鼻的方式感染5头1日龄未食初乳仔猪,并在感染后每隔24 h迫杀1头仔猪,采集鼻黏膜、气管、口腔黏膜、舌、食管、胃、肠、心肌、肝、脾、肺、肾、各段脊髓和脑等组织脏器制作切片,通过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V在仔猪体内的动态侵袭过程.此外,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病毒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2 d~3 d,仔猪出现精神沉郁、全身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病毒抗原首先出现于脑桥,并进一步蔓延至延髓和各段脊髓,最后进入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和大脑皮层锥体细胞中;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和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其中大脑皮层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37.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抗原捕获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保存的杂交瘤细胞,通过扩大培养、接种小鼠、收集腹水、腹水纯化等程序得到了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效价进行了测定.用HEV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猪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检测HEV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通过对各步反应条件的优化,最终获得最佳工作条件为:猪多抗1:2 000稀释,单抗1:4 000稀释,酶标抗体为1:4 000稀释.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TGEV、HCV、PEDV和PRV等病毒无特异性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下线为3.75 mg/L.与RT-PCR方法的对比试验证明,抗原捕获ELISA阳性检出结果与PCR方法相一致.上述结果说明,已成功建立特异、敏感的用于HEV检测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为临床快速诊断HEV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流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危害严重,快速诊断技术显得非常重要。除常规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外,流感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文章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介绍了可用于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R、NASBA 法、基因芯片法、M 检测法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敏感、快速、特异、简便的特点,为有效的控制流感的流行和暴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IFA)、Real-time PCR和病毒感染滴度(TCID50)等测定方法,分别从病毒抗原分布、病毒基因组复制水平以及病毒感染滴度变化等方面对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67N)在猪肾上皮传代细胞系(PK-1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HEV-67N株感染24孔细胞培养板内的PK-15细胞,接种剂量为400个TCID50(104.37)/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8h即可检测到被荧光抗体标记的感染细胞,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荧光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至感染后32h,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出现有荧光。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在感染后32~48h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基因组拷贝数在感染后48h达到最高值,之后增殖速度减慢,至感染后56h细胞出现CPE。TCID50的测定结果显示,HEV感染滴度的变化趋势与基因组RNA含量的变化相一致,在感染后32~48h增殖速度最快,之后逐渐减缓,至72h病毒感染滴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0.
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猪6头,体质量(17.85±1.3)kg,按拉丁方设计进行单剂量静注、肌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普通制剂)和肌注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注射剂量按多西环素计均为20 mg/kg,比较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和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试验所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处理.猪静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AUC(108.15±13,25)mg·h·L-1,MRT(5.56±1.08)h,CI(0.19±0.02)L·h-1·kg-1,Vd(ss)(1.04±0.09)L·kg-1,t1/2(4.07±0.65)h.猪肌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和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MRT(15.18±2.13)h和(22.25±3.49)h;Tmax(1.135±0.44)h和(2.0±0.63)h;Cmax(3.32±0.33)mg·L-1和(3.10±0.29)mg·L-1;AUC(38.91±4.35)mg·h·L-1和(61.72±10.16)mg·h·L-1;F(36.66±7.88)%和(57.66±10.75)%.比较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和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除了Cmax以外,MRT、Tmax、AUC、F等主要参数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肌注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临床用药48 h给药1次仍能维持对常见病原菌的有效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