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为新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BS"等功能受到高职学生的青睐,微信传播在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文章介绍了微信传播的特征,对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体的微信受众进行分析,指出微信传播对高职学生受众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2.
郸城县桃树种植呈逐年扩大趋势,品种也不尽相同,随着桃树树龄增加,桃树叶部病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发生在郸城县的桃树叶部病害有10种之多,  相似文献   
23.
2006~2008年,北京动物园繁殖的17只1.5~3.5月龄丹顶鹤幼鹤出现厌食、精神倦怠、呼吸困难等症状。采用PCR方法鉴定病原,使用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氧化酶Ⅰ、18S rRNA及线粒体部分非编码区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疟原虫序列,经DNAMAN软件处理分析,并对Cytb序列用软件MEGA 4.0建NJ树。序列分析表明丹顶鹤血孢子虫靶序列与鸟疟原虫序列相似性达到98%以上,进化关系分析表明与残疟原虫各株属同一个种群,证明该病病原为残疟原虫。但该血孢子虫与残疟原虫已报道各株形态有一定差异,可能为寄生于丹顶鹤的一个新基因型。  相似文献   
24.
麋鹿发生C型魏氏梭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动物园麋鹿发生C型魏氏梭菌病.饲养环境饲养场位于北京西北部昌平区明陵镇北,占地约13 hm2,饲养麋鹿等30多种动物,麋鹿为半散养.流行特征:2011年1月5日发现多只麋鹿死亡,发病突然,临床症状不明显,连续5d均有死亡,死亡率达75%,饲养场内其他动物没发病.尸体剖检尸体肚胀,天然孔干净,胃、肠道胀气,小肠黏膜、心外膜下、肺等组织有颜色不均、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病理组织学:心肌、脾、肾、胰腺、十二指肠等均表现充血、出血、坏死等炎性变化.病原特性肠内容物涂片可见两端钝圆的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培养有双层溶血环,病菌在电镜下呈棒状,可致小白鼠死亡,PCR检测为C型魏氏梭菌,对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敏感.结论依据上述检测结果,确认本次麋鹿发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魏氏梭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是毒素引起组织变化.调整好高能量饲料和纤维饲料的结构,提供好的环境,保证动物健康和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5.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凋落叶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对毛红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沙壤土和林地土两种不同的土壤条件,每种土壤条件下设置L15(15 g/盆)、L30(30 g/盆)、L60(60 g/盆)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对照组(CK)不添加凋落叶L0(0 g/盆)。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1 kg林地土或沙壤土混合后装盆,播种毛红椿种子进行盆栽实验,分析不同的凋落叶含量可能对毛红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沙壤土中,高量的凋落叶(L60)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凋落叶分解100 d时,中量的凋落叶(L30)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高量的凋落叶显著降低幼苗的根长,中、高量的凋落叶极显著降低幼苗的生物量;凋落叶分解170 d时,低、中量的凋落叶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低、中、高量的凋落叶均显著降低幼苗的地下部分生物量;(2)在林地土中,凋落叶有降低种子活力的趋势,但是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100 d时,高量的凋落叶显著降低幼苗的根长,中、高量的凋落叶极显著降低幼苗的生物量;凋落叶分解170 d时,高量的凋落叶显著增加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高量的凋落叶极显著增加幼苗的地下部分生物量;(3)综合凋落叶分解在2种土壤条件下的效应可见,毛红椿凋落叶对自身种子的发芽具有抑制作用,分解初期对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增加也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根部的抑制作用,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对幼苗的光合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毛红椿凋落叶在沙壤土中的自毒作用强于林地土。  相似文献   
26.
为提升圈养野生动物福利和选配大熊猫饲喂优良竹种,采用吹扫捕集进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大熊猫喜食竹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感觉阈值,首次利用气味活度值确定了5种大熊猫喜食竹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5种样品中均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通过对这些挥发性物质分析发现5种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相同,但同种物质在不同种大熊猫喜食竹中的含量有所不同;在5种大熊猫喜食竹样品中总离子流图(TIC图)峰面积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有13种。同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9种关键性挥发性香气物质及8种主要修饰作用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研究中鉴定出的重要的风味成分可为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偏好提供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毛红椿幼苗抗旱性机制,以毛红椿幼苗为材料,探究接种AMF对毛红椿幼苗在正常浇水(NW)、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理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但接种AMF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生长的抑制,显著促进毛红椿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P<0.05)。接种AMF与对照(CK)的毛红椿幼苗叶片除气孔导度(Gs)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差异不显著外,Gs在另外3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及蒸腾速率(T 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在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较CK提高了26.45%,其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28.
中国鹤类动物发生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刘燕  贾婷  郑常明  罗毅 《野生动物》2012,33(6):345-349
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中国近25a来鹤类动物发生的疾病。丹项鹤、白鹤、黑颈鹤、白枕鹤、灰鹤、蓝鹤、蓑羽鹤、白头鹤,共8种鹤有发病资料,丹项鹤疾病占统计总数的64.12%。营养因素、寄生虫、细菌是引起鹤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机磷中毒是造成野生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血液原虫病是造成圈养鹤大批死亡的主要疾病。幼鹤腿部疾病和痛风是主要的营养性疾病,吸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是导致发病主要的寄生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细菌,有机磷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毒、疱疹病毒亦可引起鹤发病。加强饲养管理与合作,改善环境条件,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保护法律和落实措施,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石榴裂果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实践出发介绍了石榴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为防治石榴裂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传染性疫病,目前尚缺乏长期有效且能完全抑制其病原的药物或疫苗。纳米抗体是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抗体,具有生产成本低、与抗原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等优点,且结构独特,因而成为对抗病毒的抗体之一,被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本文从纳米抗体的结构与特性、在口蹄疫诊断中的应用、在中和口蹄疫病毒中的作用以及在口蹄疫治疗中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索其作为“探针”来诊断疾病的能力,以及将药物传递到机体内部,作为免疫抑制剂或治疗药物来中和病毒毒力的能力,以期为纳米抗体用于口蹄疫预防提供研发基础及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