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乙烯对阿巴特梨后熟过程中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巴特梨离体果实为试材,在20℃条件下,以保鲜袋中注入50,100 μL/L乙烯气体和加入香蕉3种方式密封熏蒸24 h,测定果实后熟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3个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了乙烯跃变启动时间,提高了果实呼吸强度,加快了果皮底色由绿转黄的速率.果实硬度、pH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其催熟效果100 μL/L>50 μL=香蕉>对照.乙烯处理可显著促进阿巴特果实的后熟进程,且其软熟度基本一致.采用100 μL/L乙烯气体进行催熟处理,可使果实提早2~3 d进入可食期.  相似文献   
82.
圆黄、黄金等5个砂梨品种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子梨系统京白梨和白梨系统锦丰梨果实为对照,采用500 μl/L外源乙烯和1.0 μl/L 1-MCP处理,研究圆黄、黄金等5个砂梨品种在常温条件下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规律变化.结果表明:新世纪、绿宝石和圆黄梨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常温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不大,外源乙烯处理不能促进呼吸乙烯,1-MCP处理可抑制呼吸强度,但不减少乙烯释放量;黄冠梨和黄金梨具有一定程度呼吸跃变,外源乙烯处理增加果实呼吸乙烯峰,1-MCP处理不能减少乙烯释放量;圆黄梨呼吸乙烯呈双峰型,黄金梨呈波浪型.整体而言,砂梨采后常温呼吸和乙烯整体变化不大,秋子梨(京白)呈先明显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白梨(锦丰)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3.
1-MCP对黄金梨防褐保鲜效应及果实CO2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果皮色泽、果实品质和衰老等方面研究了1-MCP对黄金梨防褐保鲜效果,并评价1-MCP处理后自发气调(MAP)对黄金梨CO2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 μl/L 1-MCP处理对果实的防褐保鲜效果较好,1.0 μl/L 1-MCP对果肉造成轻微的伤害;2个浓度1-MCP+0.02 mm MAP使果实产生不同程度的果肉和果皮褐变;黄金梨不宜用1-MCP+0.02 mm PE袋MAP贮藏,用0.5 μl/L 1-MCP挽口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4.
以巴梨果实为试材,经浓度为0.5μL·L^-1的1-MCP处理后,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0℃条件下贮藏,研究1-MCP对其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MCP处理巴梨果实,可推迟其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乙烯峰值,较好地维持果实的硬度,极显著(P〈0.05)减缓果皮颜色及果实淀粉的转化速率,减少在冷藏4个月时的黑皮指数,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1-MCP处理对锦丰梨保鲜效果及CO2敏感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常温(2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锦丰采梨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保鲜效果及CO2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锦丰梨属呼吸跃变型水果,1-MCP处理能极显著捣乱制忽丰梨果实的烯释放量,明显抑制锦丰梨果实的呼吸强度.0℃,1贮藏08d或20℃贮藏30d与CK相比,1-MCP处理能较好持锦丰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优其能较好保投井下石贮藏后期果皮的绿色,蛤对果实整体风味的影响与CK无差异,锦丰梨对CO2不敏感,能5.5%左右的CO2.锦丰梨如长期贮藏(0℃180d以上或20℃30d以上),用0.5Ul/L浓度的1-MCP除理即可达到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6.
3-PRR柔性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微/纳操作领域的3-PRR柔性并联机构,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采用假设模态法,分析支链上从动杆的柔性,结合实例说明了将从动杆视为刚性杆处理的依据.为进一步分析各构件惯量参数和柔性构件刚度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修正的机构动力学振动微分方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利用仿真计算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盖县大李果实在常温(20±1)℃货架7 d条件下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期的延后和货架期的延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a*值、黏附性、内聚性和弹性上升,可滴定酸含量、L*值、b*值、破裂力、屈服力、胶黏性和咀嚼性下降。7月13日采收的果实硬度较高,品质较差,着色程度低;而7月27日采收的果实硬度过低,质地太柔软,无法运输,但品质较高,适合即采即食,观光采摘;7月20日采收的果实品质最佳,硬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接近7月27日采收的,颜色较鲜艳。因此,建议在辽宁省盖县大李在7月20日采收,采收时果实硬度在4.50~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得低于11.00%,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面一半转红,更适合鲜果销售。  相似文献   
88.
玉米大斑病病情发展及病斑扩展时间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2004年沈阳地区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并通过不同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反映沈单14和沈农1号玉米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情况;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在指数增长期,两品种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增长速度均为0.06 d-1,逻辑斯蒂期分别为1.58 d-1和1.70 d-1;沈单14的最高增长速度为1.93 d-1,沈农1号为2.78 d-1。指数增长期,沈单14单个病斑面积增长速度为5.6 mm2.d-1,沈农1号为4.6 mm2.d-1,在逻辑斯蒂期沈单14为79.5 mm2.d-1,沈农1号为68.0 mm2.d-1;沈单14最高增长速度为170 mm2.d-1,沈农1号为143 mm2.d-1。该病最佳防治时间为玉米出苗到6月中旬,此时病斑长约21.7 mm,宽3.0 mm。  相似文献   
89.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4 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 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0 mgL-1和1.9508 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明确环境氧气(O2)浓度对鸭梨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鸭梨采后生理病害防控,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采自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鸭梨经缓慢降温后置于气调试验箱,设置1.0%、2.0%、3.0%、5.0%及10.0%等不同O2浓度梯度,CO2浓度为0.5%,以空气处理为对照,分别于贮藏150、210和270 d及货架7或10 d,调查鸭梨虎皮指数和黑心指数,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AA)及色泽变化情况,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果肉和果心组织乙醇含量变化情况,监测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产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梨乙烯合成关键基因PbACSPbACO表达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低氧处理显著降低了鸭梨贮藏期间果实黑心指数和虎皮指数,贮藏270 d及货架7 d,鸭梨采后生理病害发病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K>10.0% O2>5.0% O2>1.0% O2>3.0% O2>2.0% O2;同时,延缓了贮藏早期果实TA和AA下降,推迟了果实果面转黄。气调贮藏150 d,果肉和果心乙醇含量显著升高,O2浓度与乙醇含量呈负相关,乙醇含量范围为150.89—806.12 mg?L -1,货架后乙醇含量下降;对照果实贮藏270 d,果实乙醇含量快速积累,衰老褐变加剧;同时,5.0%及以下O2显著抑制了贮藏后乙烯产量,推迟了乙烯释放高峰;1.0%—3.0% O2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组织中PbACO1PbACO3PbACS1的表达。【结论】1.0%—3.0% O2处理更好地抑制了鸭梨采后虎皮病的发生,推迟了乙烯释放高峰,延缓了果实TA和AA下降,显著抑制了果皮组织中PbACO1PbACO3PbACS1表达,更好地维持了果皮亮度及白度,鸭梨贮藏期明显延长。但1.0% O2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鸭梨贮藏末期黑心病风险,建议生产中鸭梨最佳O2浓度参数为3.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