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31.
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寄于宿主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牛、绵羊、山羊、马、鹿等均可作为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是犬[2].  相似文献   
13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U88565)设计合成2对引物,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经酶切分析、单管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血涂片染色镜检、常规PCR进行了比较。结果:扩增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U88565)同源性为96%;特异性试验表明,设计的引物不能扩增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羊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敏感性试验表明,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16 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对75份血液样本的检测表明,建立的单管巢式PCR方法明显优于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及常规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性。本试验建立的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优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3.
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ra caninum)寄生于犬、牛、羊等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2].该病主要引起母畜的流产、死胎或新生胎儿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等症状,该病对牛的危害尤为严重,可垂直传播,带虫母牛可将虫体直接传给新生犊牛,已证实该病是造成养牛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3].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解吉林省黄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用重组蛋白GST-NcSAG1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吉林省4个地区153份黄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梅河、舒兰、珲春、双阳地区黄牛的新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4.55%,7.14%,10.53%,16.67%。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部分地区黄牛群中存在犬新孢子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5.
8月中旬,本地区某养猪场送检5头60日龄仔猪,病猪表现为步态不稳,叫声嘶哑,并呈不同程度的消瘦、黄染,体温均40.5℃以上。将其中2头病情较为严重的仔猪进行迫杀,通过病理剖检变化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仔猪水肿病混合感染。对其它3头病情较轻的仔猪及同群其它发病仔猪进行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6.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使用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mmunair”的1日龄SPF雏鸡接种IBD疫苗后,其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T细胞和IgA、IgM和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使用免疫增强剂雏鸡在接种IBD疫苗后,其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IBD疫苗单独免疫的雏鸡,其中,使用“禽福”的免疫雏鸡又较“Immunair”的免疫雏鸡明显增加。表明免疫增强剂能明显提高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对IBD疫苗的免疫应答,增强IBD免疫雏鸡对vvIB-DV攻击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8.
某熊场近期出现黑熊死亡病例.为了更好的诊断和预防圈养黑熊的疾病,实验以死亡黑熊的脏器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分离出来的病原体使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已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出来的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分解葡萄糖、半乳糖等.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与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死亡黑熊感染葡萄球菌.该实验对于延边圈养黑熊流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9.
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概况,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与发展,减少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笔者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目的是让广大兽医工作者深刻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点,以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进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0.
为了确定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9基因的功能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PCR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9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8-T-NcGRA9和原核表达质粒pGEX-4T-NcGRA9,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应用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接种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IgG1、IgG2a抗体水平以及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经PCR扩增获得522 bp的NcGRA9片段,表达蛋白纯化后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kDa,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接种BALB/c小鼠后,免疫组小鼠IgG、IgG1、IgG2a抗体水平以及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均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说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表达的NcGRA9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新孢子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